摘要: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学科任务不明、课程意识淡薄、忽视学情的教学现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积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故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生活教学法的应用,增强课堂趣味性,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教学;对策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多,有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的;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内容,同时还有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道德与法治知识包罗万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本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开展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创新,导致教学枯燥、乏味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学科任务不明,课程意识淡薄

道德与法治课程原本是一门重要的、与学生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课程意识淡薄、学科任务不明的教学现状。

首先,矮化了道德教育。矮化道德教育,其实也就是弱化了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将贯穿于学习的始终。然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矮化了道德教育,教学定位低、目标不清的教学现状,使得道德教育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不足,本着“完成任务”的教育心理随便教教,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难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堂教学应试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本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开展教育,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笔者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发现: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试化严重,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用教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来上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上,让学生齐读课题,开展填空练习等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背离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初衷,学生对知识的不理解、不消化,影响了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升。

第三,课堂教学虚化。所谓虚化,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脱离了实际。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活应用和实践能力。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假、大、空”的现象格外明显。何为“假、大、空”,就是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整堂课收获的不是感悟,不是体验,而是喊空口号,缺乏道德实践。这种过于教条化、理论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因缺乏与学生生活的链接而使得教学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二)忽视学情,教学过程欠优化

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情,即学生的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结构和能力层级等。充分考虑学情的教学,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实际的教学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忽视学情,备课从不“备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忽视学情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掌握不足,教学没有充分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时,因与生活相距甚远而难以充分理解,在整堂课中,学生都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无话可说,无感而发;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师忽视课堂互动,或者是所设计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提问环节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导致整堂课缺乏灵动性。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误读教材的思想。例如,在“小水滴的诉说”教学中,教材编排的宗旨是: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师的教学则变成了“少用、反复使用水资源”;又如,在“安全地玩”教学中,教学的宗旨应当是:规避危险,安全地玩。而教师的教学则变成了:过度强调危险性,而让学生不玩。这种误读教学宗旨的教学模式,背离了教学设计的初衷,难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二、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本着“完成任务”的教学心理开展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巧妙地整合趣味教学法,如生活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故事教学等,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同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可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整合趣味教学法,是一种关注“学情”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也有助于改变教师学科任务不明、课程意识淡薄的现象,促使教师积极钻研课本教材,本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构建趣味教学的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的对策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妙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目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大家排好队》时,如果仅仅采取理论化的传授模式,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深知排队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整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动画视频《不守规则的叮当狗》,学生看过动画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从动画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叮当狗有哪些错误的行为呢?因为小学生对动画视频格外感兴趣,看的过程中也比较专注,学生几乎是毫无遗漏地将叮当狗的错误行为指了出来。教师这才结合叮当狗的错误行为,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远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意义和效果。又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些是大家的》时,可以巧妙地借助惟妙惟肖的微课《爱护公物》,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就能够深刻感知爱护公物才是正确的行为,并懂得如何爱护公物。

(二)结合“学情”,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道德与法治原本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针对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情”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现象等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改变过去“假、大、空”的喊口号式的教学现状,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学情”。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很多生活案例的融入,也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说话要算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更为直观,笔者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诚信的真实案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出来。一些学生还比较有创意,将当前商贩缺斤少两的现实问题直观地演绎出来;而有些小组则结合父母工作忙的现象,经常忘记自己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也是不守诚信的。等等,一系列的小案例,让学生对诚信的问题理解更为透彻。在学生演绎结束之后,教师这才结合诚信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更为直观,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故事教学法,让课堂因“趣”而灵动

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把握教学的内容。故事教学法的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吃饭有讲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饮食健康的常识、培养学生的餐桌礼仪以及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我在餐桌上》的绘本故事,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在餐桌上应当注意的行为,让学生把握餐桌礼仪。又如,在《生活中的小马虎》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把图片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图一中,小朋友把扣子扣歪了;图二中,小朋友把铲子弄丢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笔者引导学生:那幺,同学们想一想,是什幺原因,导致小朋友总是犯这些马虎的小错误呢?这是引导学生将绘本故事“讲”出来的一种形式。在绘本故事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是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还有助于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情境教学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结合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故事化的教学情境等,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父母多爱我》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亲情认知更为透彻,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借助音乐《妈妈的吻》,以情感人,触动学生的心灵,渲染情绪;同时,教师再借助一些有关亲子的图片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亲情之美;又如,在《我和我的同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合作的重要性,笔者在班上创设了一个互帮互助的教学情境:挑选两名学生,其中一名用眼罩蒙上眼睛,要求蒙上眼罩的学生从讲台的这头走到那头,途中会有很多的障碍物如沙包、矿泉水等,要求是学生不能踩到障碍物;第一遍,由戴眼罩的学生自己走,学生会发现:由于看不见,学生很快就会踩到障碍物,并且找不到行走的方向;第二遍,由不戴眼罩的学生搀扶着戴眼罩的学生行走,在遇到障碍物时,不戴眼罩的学生可以进行提示。学生发现:两个人一起走,很快就通过了障碍,顺利到达终点。这种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情境就能明白教学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模式,积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故事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8-52.

作者简介:赵玉英,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