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茂

一、引言

“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成为教师攻克传统教学困境的可行手段,意在科学融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习评价”三方内容,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为何教学”“如何教学”“学习什幺”等要点展开,既促进了学生的长远成长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故“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

二、“教学评一致性”概述

要想深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内涵,可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做横向对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着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有着国内系统学习和海外留学经验的他融会贯通了东西方的优秀教学理念,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炼出宝贵的教学经验,后人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加以整合总结,陶行知教育理论由此诞生。概括而言,陶行知本人是十分抵触“死读书,读死书”的,他强调趣味教学、游戏教学、自然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价值,其教学理论一方面肯定了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独立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拓展了课堂教学范畴,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场地限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显着增强。“教学做合一”理念科学衔接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内容,学生得以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故“教学做合一”理论为素质教育开展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

“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与“教学做合一”理念相似但略有不同,二者均是源自欧美国家的外来理论,现已成为转变我国小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策略。“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在坚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让教学评价贯穿课堂始终,教师教学不再以成果论“高下”且肯定了教与学过程的价值。总之教学评价既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又是调控、引导教学进程的重要参照,课堂教学朝向“评即学”“评即教”“教即评”的三位一体方向不断前行。“教学评一致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保障教学专业性的同时增添趣味游戏元素,增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

三、“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价值

(一)“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4项要素。语言素养分为语言建构和语言应用两层含义,概括而言语言素养指学生在知识学习及经验积累过程中逐步掌握我国汉语言文字使用方式的基本能力,诸如语法、语感、语用、语境等均隶属于语言素养范畴,就这一层面而言语言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思维素养即学生理解、吸收语文知识的思维能力,思维素养一方面展现出学生的思考方式、思维逻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文学态度和道德修养,故思维素养与语言素养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审美即个体对事物加以欣赏、辨别、评价的行为,审美素养展现出学生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其既关乎学生是否能正确发掘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又关乎学生能否创造出带有自身风格的全新作品,故审美素养在学生写作实践、阅读实践中有着积极影响。文化素养即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能力,学生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外国文化持尊重态度,积极传承其中的优秀内容。总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简单理解为“学生以语文视角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并以语文技巧解决周遭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有机融合了阅读、写作、识字等不同教学环节,既增强了知识教育的连贯性、持续性,又融入了美育、德育等多元化教学元素,由此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小学生年龄尚幼、认知有限,在面对语文教材时难免存在畏难情绪。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关系相对独立,教师往往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缺乏自我展现、独立思考的空间,易对教师产生依赖情绪。此外传统语文课堂虽设有教学评价环节,但学生成绩高下常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单一化致使教学评价未能发挥其全部价值。“教学评一致性”策略让学生得以在“教中学”、在“学中评”、在“评中教”,学生在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活动参与中收获了学习自信、激发了学习自主性,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积极学习的态度,课堂教学效果便也能随之得到提升。

(三)“教学评一致性”有助于增进师生的良好关系

在应试制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常常基于知识教育目标在课堂中采用知识灌输教学手段,师生互动严重不足。为避免学生产生骄纵情绪,教师在评价时也多是严肃对待,师生关系略显紧张。“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为师生搭建出相互了解的桥梁,学生在课堂中享有更多话语权、参与度,师生互动越发频繁为师生信任关系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师生关系良性发展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长远提升。

四、“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难点

(一)教学目标功利化

诚如前文所述,应试制度和传统教学思想仍在小学阶段有着深远影响。小学生不仅要面对期中、期末、小升初等不同考试,学生成绩也会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对外展示,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通常情况下教师教学内容与考试试题直接挂钩,功利性的教学目标下教师教学受教材限制严重,智育有余而美育、德育价值基本未能得到释放。也正是因为教学目标的功利性,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对学生成绩提高抱有过多关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养成,如何扭转现有教学局面、调整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实施的关键。

(二)教学形式单一化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走向,那幺教学形式便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对外表达形式。尽管对话教学、分组教学、情景教学等新兴教学手段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选择,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长内讲解最多的课本知识,不自觉间会回归知识灌输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机械而单一。传统语文课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各环节目标明确、逻辑线清晰,学生基本会按照教师安排完成学习任务,但这一教学目标只考虑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教学和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略显不足。“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便是要求教师既要丰富自身教学手段,面对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散文等不同体裁作品时选择最为科学的教学手段,又要因材施教,有所针对地帮助学生补全自身不足,以此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性、持续性的知识学习框架。

(三)教学评价单一化

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中,教学评价以纸面评价为主要形式,评价标准固定、评价主体单一,就评价活动本身而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类评价活动未能站在学生视角思考教学关系,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学习热情。“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增进了教学关系、教评关系,丰富了教学评价的标准、主体和开展形式。“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也更为切合素质教育要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要点

就实践而言“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应做到“一做、二看、三反馈、四调整”4项内容。

(一)“一做”

一做即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达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行为应遵循教学要求。“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教案设计之上的,教师在规定课时教学的大目标后,还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细化具体的实践目标,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所作为,如此一来教学评价才能有所针对。

(二)“二看”

二看强调了教师的课堂引导及监督作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两大主要参与角色,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帮助,就这一层面而言教师的“看”是“教学评”相融合的重要参照。课堂评价有先后之分,“先”即先学评价,其主要评价对象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先学评价有助于教师预估课堂教学情形,对“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有直接影响;“后”即后教评价,其通常是对先行评价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总结归纳,既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又为后续复习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三反馈”

反馈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衔接的重要途径,反馈一方面指教师反馈,其包含教师自我反思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的评价;另一方面指学生反馈,即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行为、优化学生学习认识的重要手段。

(四)“四调整”

调整即根据评价信息调整教与学活动,评价同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即结合教学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判断是自身教学手段不当还是学生思考视角不当,由此调整后续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指学生调整学习行为,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中总结出自身不足,通过学习提升不断缩小彼此间的差距。

六、“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正视教学政策,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课时目标、阶段目标、终极目标等不同区别,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指引方向。新课改重新论述了教与学关系及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应在“教中学”、在“学中评”、在“评中教”,让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让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就实践而言教师应深入研读相关教学政策,结合政策要求调整现有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加以细化、优化。

“教学评一致性”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持续性、时效性、针对性。持续性意味着语文知识的长远发展、深刻记忆,时效性意味着经典作品在现今时代下的全新解读和情感共鸣,针对性则意味着语文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行为结构记叙了端午粽的外貌、来源等信息,字里行间流露出国人对端午佳节的重视。为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包粽子、赛龙舟等各地庆祝端午节的视频,让文字描述变得立体而形象。持续性目标意味着学生应在学习中积累自然生活素材,并将其活用进自身写作中;时效性目标意味着教师应通过对话、提问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共鸣;针对性目标则是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通过图片展示、游戏互动、分组交流手段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评价三者的相互融合。

(二)正视课堂学情,丰富教学活动

课堂学情直观展现了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听讲最优化。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革新之处,评价开展同样仰仗学情数据,对此教师便应丰富现有教学活动形式,让预习、教学、复习各教学环节更具针对性,让阅读、写作、语法各教学环节更具趣味性。

以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课文以童话口吻描绘出森林动物召开会议的场景,负责通知工作的狗熊未能弄清会议地点、时间、主题等信息致使通知无法准确传达,在其他动物提醒中狗熊才明白了自己“错”在何处。教师授课时可鼓励学生分角色饰演课文中动物形象,以对话表演形式替代枯燥的文本复述环节,学生参与其中也才能深刻理解会议通知的正确格式。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量、理解力均相对有限,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是情感教育、知识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若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观看类似的动物童话故事,由此调动学生的听讲注意力。总之教师应留心先学评价和后教评价内容,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正视教学激励,优化教学评价

诚如前文所述小学生年龄尚幼、认知有限,教师的严厉批评会在学生心中埋下畏惧之种,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为课堂教学评价开展奠定了数据基础,为学生点明一条科学道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做答和学习成果,还要留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在正面激励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就实践而言教师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评价学生的行为:第一层面为预习评价,即评价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调查情况;第二层面为探索评价,即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知识应用情况;第三层面为总结评价,即回顾、评价整节课的教学情况。“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4大要点,教师需根据不同环节的特征做出针对性评价。

以二年级上册《敕勒歌》一课为例,这是一首诞生在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短短数句描绘出一望无尽的大草原景色。古代诗词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基于创作时间跨度较远这一原因,古代诗词语法结构、语义表达与现今白话文存在一定出入,像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字实质上就是“现”字的通假字,如何让学生理解通假字概念,便是需要教师下功夫研究的教学难点。因此在讲解这类课文时教师应重视诗文翻译工作,站在学生视角以现代化口吻复述诗文大意,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有效掌握诗文的停顿、发音等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借助教学设备,以图片、音频、视频手段辅助诗词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与鼓励,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感受到诗词学习的乐趣,也才能形成诗词学习的意愿。

(四)正视教学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要想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价值最大化,就需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体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承担起教学监督、教学引导职责。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成为建立师生良性关系的基石,教学评价一方面能让学生正视自身不足,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谦虚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则保障了教师对学生个性需求的肯定与尊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配合度。

以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为例,后羿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为了不让大地干涸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给予世间万物生存所需的阳光。“后羿射日”这一神话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除此之外诸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等均是带有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事实上不只是我国其他国家也有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教师便可据此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神话传说,在班级内举办讲故事活动或神话故事观影会,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总结出神话传说的描写方式、人物形象间的异同之处,以及神话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师生良性互动越发频繁,便能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认识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已在小学语文课堂得到广泛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策略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开发、运用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发挥“教学评一致性”的最大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