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王 玲

仿用句式题是高考经典题型,因其可以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在高考题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更是颇受命题者的喜爱。仿用句式题综合其他考点的创新设置,考查形式不断翻新。2018年高考考查仿用句式后,2019年高考中并未涉及,笔者推测,在2020年高考中考查仿用句式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三轮冲刺阶段要加强对仿用句式的针对性训练。

仿用句式题看似简单,却内含玄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作答时,必须格外细心,找出试题里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使仿写形神兼备。所谓显性要求,就是题目中明确提出的相关要求;所谓隐性要求,是指没有明确出现在题干中而隐藏在仿写示例中的要求。显性要求只需重点强调,隐性要求需要通过分析例句的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找出试题中的隐性要求是仿用句式题的难度所在,需要我们在训练中练就火眼金睛。

近些年出现多种仿用句式的考查形式,最常见、最典型的是以下四种类型:

类型一:组合式仿用句式

组合式仿用句式提供示例和仿写材料,要求将所给材料进行组合,参照示例的句式进行仿写。组合式仿用句式的解题关键就是找到隐含在示例中的隐性要求,并以此组合材料。示例的隐性要求包括句式要求和逻辑要求。句式要求需要观察示例由几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有什幺特征,示例的仿写结构是什幺;逻辑要求是指示例分句之间有什幺样的逻辑关系,词语之间是不是存在包含、照应等关系。组合材料时,要观察材料的特征,对应示例中的隐性要求进行分组,代入到示例的句式中。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21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这道组合式仿用句式题的显性要求是利用所给材料仿照示例续写三句话,内容要贴切,句式要与所给示例一致;隐性要求则在示例中。示例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是三个短语的并列组合,分别是四字短语、四字短语、六字短语;第二个分句是一个主谓句“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隐含在示例中的逻辑关系。

所给的续写材料中,第一行三个词语均为精神品质,第二、三行则是能表现某种精神品质的具体内容。根据隐含的逻辑关系,可以将这些词语对应为:“奋斗”对应“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团结”对应“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梦想”对应“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组织答案时,将其对应带入到示例所给的句式中即可。答案可以组织为: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类型二:逻辑推断式仿用句式

逻辑推断式仿用句式是将仿用句式与逻辑知识相结合的一种创新考查。高中并没有开设逻辑课程,单纯考查学生陌生的逻辑知识难度较大,而与仿用句式试题相结合,既能降低逻辑知识考查的难度,也能以陌生化的试题情境区分出思维的层次。常见的逻辑推断式仿用句式有两种:一是介绍逻辑知识,且有示例;一是不介绍逻辑知识,只提供示例。逻辑推断式仿用句式的解题关键:理解试题使用的逻辑知识,并结合例句找到运用的规律,保证仿用句式时使用的逻辑知识与示例一致。

例如2017年浙江卷第5题: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幺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这道题属于介绍逻辑知识且有示例的逻辑推断式仿用句式。题干部分就对例句所使用的归谬逻辑进行了介绍。作答前,要理解“归谬法”的概念并在例句中印证归谬法的运用,从而理解并掌握归谬逻辑。例句先假设“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的错误观点是正确的,由此得出“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这个荒谬的结论。因而,我们要完成“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的显性要求,就需要先找到一个错误观点,再假设这个错误观点正确,由此推出一个荒谬结论。比如,“胡子长,学问大”肯定是错误的观点,因而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可组织答案为:“如果胡子越长,学问越大,那幺山羊一定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了”。

再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21题: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这道题并没有交代例句所隐含的逻辑知识,属于更加隐蔽的考查,需要我们根据示例进行分析,找出隐含的逻辑问题。①句对应的是原文“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只有……才……”是表示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代表“学了工科”是“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的唯一条件,显然这是错误的,因而得出“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的判断。在仿用句式时,我们需要找到与例句存在相似问题的语句,“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此句中的“必将”“一定”等说法就过于绝对了。仿照①句的句式结构,可将答案组织为: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类型三:描述式仿用句式

描述式仿用句式是一种文学化的考查,将仿用句式与高考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相结合,用以描述一种或多种事物。高考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有9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常见的用以描写事物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描述式仿用句式的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运用题干要求的修辞手法,关注示例中描述对象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要满足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一致的显性要求,更要注意示例中描写的意境特征与示例所描写的意境保持一致。

例如2013年浙江卷第7题: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这道仿用句式题的显性要求是“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对于表述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对于描述对象的要求是“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示例中“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是以“是”为比喻词的暗喻句。且“月亮”在“青天”之上,“露珠”在“芭蕉叶”上,“它”指代“露珠”,与“落”搭配。因而在仿写时,要选择与整段诗句意境相似的描写对象,以“……,是……,……是……。……,轻轻一……,它就……了”的句式结构呈现。答案可以组织为:人生,是一条漫漫路,理想是一束火把。火柴,轻轻一划,它便燃了。

类型四:开放式仿用句式

开放式仿用句式只划定仿写的范围,而不对答案做严格的限制,只要不超出限定范围即可。开放式仿用句式的解题关键是:明确显性要求中的限定范围,找到陈述的重点;关注示例中的隐性要求,按照示例的句式结构和逻辑结构行文。开放式仿用句式是“带着镣铐跳舞”,虽有几分自由,但绝对不能跳出限定范围而自作主张、肆意而为。

例如: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向大家征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

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

本题的显性要求是“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要求是“中肯恰当,80字以内;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而仿写的重点应该是感受。观察示例可知,示例采用的是“初读……,再读……,多次阅读……”句式结构,这是这道题隐含的仿写层次。中学阶段所学课文很多,学生应挑选自己最熟悉的来写,可以选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语言特色、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角度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但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答案示例: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高考进入冲刺阶段,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复习所有的考点,这就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辨析清楚每一个考点的考查本质,并做出准确应对。仿用句式这一考点的考查本质就在一个“仿”字,因而细心观察试题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辨清并抓准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仿”之有据,“仿”之有神,这就是仿用句式的答题关键。掌握了仿用句式的解题关键,无论2020年高考试题中出现怎样的创新,仿用句式与其他的考点怎样结合,学生都能一一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