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学生能综合、整体运用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学生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更是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表达。在高考中,学生之所以出现概括、归纳能力薄弱;知识迁移能力欠缺;整体认知能力不强等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特别对于高三复习来说,有意识、有目的、有途径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抓手。本文试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专题为例,谈谈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如何通过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抓住历史进程中的交叉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历史发展犹如一条曲折蜿蜒的长河,在前行的过程中,总有弯折、激荡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决定前行方向的拐点,也是继承和创新的交叉点。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历史进程中的交叉点,不仅能帮助学生抓住历史演进中的主干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专题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可以发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的,可以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日益扩张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壮大的一种外在体现。明白这种规律,教师就可以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提炼出三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交叉点,即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既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下发生的一件大事,又是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出现了两大革命,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之后,在利益的诱导下,西欧国家率先开始了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黑奴贸易等。殖民扩张是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的途径和手段。通过殖民扩张,西欧诸国以武力征服了亚、非、拉地区,并把这些地区变为其经济附庸,此时的掠夺主要以财富、资源和原料为主。

1765年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就如同其主要标志——蒸汽机一样为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机器化大工业的推动下,大量的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此时的殖民扩张更多的表现为经济方面的掠夺,即通过武力的手段把更多的落后地区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另外,在先进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的帮助下,地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德为中心,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展开,势头更猛、更强劲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又一次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更便捷、更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帮助下,利用雄厚的资本对落后地区进行了新一轮扩张。世界市场在物质和技术的双重帮助下最终形成。

历史进程中的交叉点往往就是学生思维上的难点,也是教师需要突破的重点,更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着力点。教师若准确抓住这些交叉点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而展开探究和分析,学生的思维就很容易被打开,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二、提炼专题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总有一条隐性的线索在影响或推动着历史的演进和发展,这条主线就像一条金线,将灿烂夺目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抓住这根线,并通过这根线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王生老师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及说明》一文中认为“科技的不断进步”是本专题的主线。他认为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15世纪—20世纪初),科技进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在三个“节点”处引发了“突变”。

第一个“节点”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除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等原因以外,中世纪末期航海革命的重大技术——指南针、地图、地圆说、三角帆的出现等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航海技术→新航路开辟→市场的发现→主导国家→特权贸易公司的垄断性贸易→贸易思想→商业资本→西欧与亚、非、美洲之间最初的分工→开始形成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联系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概括。

第二个“节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动力方面的重大变革和进步推动了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工厂制生产形式的形成。先进的技术和组织形式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商品种类得到极大地丰富,资本主义对市场的渴求也就更加强烈。另一方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先进的交通工具既方便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也推动了运输业的发展。世界市场在推(商品的渴求)拉(交通技术的进步)之间逐渐形成。

第三个“节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推动了技术的创造发明,如通讯方面的电话、电报等;交通方面的汽车、飞机等;还有动力方面的内燃机等。科技的巨大突破不仅便利了信息的传递,也使人们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同时在科技的作用下,“资本”这个无形的大手像粘合剂一般,使世界各地联系的越加紧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历史演进中的“主线”既是有形的线,能够让学生通过这根线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也是无形的线,能够让学生利用这根线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对历史现象背后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深入理解。

三、铺设专题的横切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铺设专题的“横切面”就是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设、呈现,在铺设中使学生把握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在纵横的联系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中,教师可以结合三个重要的历史交叉点,即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铺设三个重要的历史“横切面”,将中外历史事件放在同一历史时段进行比较、综合。

(一)新航路开辟

在复习中,教师可以立足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个“横切面”,引导学生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整合、比较,在整合和比较中加深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理解和内在规律的把握。例如在这一时期,经济方面:伴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这也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新兴阶级推动了新的观念和思想的产生,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人们开始冲破神学的桎梏,唤醒自我意识,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学方面:思想的解放也极大促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开启的近代物理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关系方面: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启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历史,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是一个“横切面”。在这一时期:

1.经济方面

1765年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近代化得以发展。

2.政治方面

(1)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自由资本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潮流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入资本主义行列。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进一步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2)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的诞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国际关系方面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中国在此次殖民扩张中也未能幸免,国门逐步被打开,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4.思想方面

工业革命之后,自由资本主义兴起;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5.文艺方面

19世纪以来,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美术产生;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兴起。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一“横切面”的时段是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经济方面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迈入帝国主义阶段。

2.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代议制更加成熟和完善,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国家,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造得比较彻底,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但是以德、日、俄为代表的国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

3.科技文化领域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95年电影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国际关系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同时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综合运用能力的落脚点还是加深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厘清、领悟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和潜在规律。而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建构立体式知识体系,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抓手和途径。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编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整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