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2019年高考顺利结束,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解析高考真题的文章。这些解析类文章极大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学习和研究高考真题,具有发人深思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解析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解析以文字呈现为主,缺乏适当的直观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二是解析的文章主要还是以全解全析为主,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做到突破,学生自学难度大。

微课是现代教学的新产物,它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素材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还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又可以上传到网络,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观看。

利用微课解析高考真题比起传统解析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现在这种解析方式还比较少见。笔者以自己制作的2019年全国卷Ⅰ的微课解析系列为例,探讨微课解析高考真题比起传统解析方式的优势所在,以及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微课解析高考真题比起传统解析方式的优势所在

1.传统解析方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解析高考真题的传统方式主要是以文字解析为主。文字解析具有高效的优点,但是较抽象、较复杂的问题,学生难以通过文字解析来自学理解。笔者在教学中有过这样的经验,好多习题册都有答案和解析,但是学生还是会来向老师当面请教。文字解析就好比是习题册的答案和解析,好的微课就好比是教师在进行当面讲解。

2.微课解析的优势所在

(1)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解析高考真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微课具有短小的特点,一节微课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既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自学,方便灵活。

微课具有精悍的特点,它是现代教学的新产物,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素材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即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微课可以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反复观看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某些知识讲过了,学生依然不理解,无法掌握,甚至老师讲过多遍,学生还是消化不了。这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微课可以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反复观看,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学生可以自主通过微课学习,通过反复观看,以促进理解和巩固。

(3)微课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讲解高考真题的效率

微课不仅包括微课视频,还包括学习任务单和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是给学生自学提出的要求,进阶练习是布置相似的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堂讲解高考真题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自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教师还可以通过进阶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2019年全国卷Ⅰ微课解析示例

笔者针对2019年全国卷Ⅰ,根据学生的易错题,共制作了四个微课。解析的题目包括第1,2题,第6~8题,第9~11题,第37题。

其中对于第10,11题,第37题的解析使用了直观的图片或者动画进行解析,比较有代表性,故将这两组题目的解析分享如下:

1.第10,11题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1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图1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第10题,正确选项应该是C,但是②选项是容易错选的主要原因。

错选“②支流汇入”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不清楚。如果把答案和问题连起来读,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是因为支流汇入,图中显示的却是只有中段而没有支流汇入,所以不正确。

为什幺选择“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河流摆动幅度大小必然受河谷宽窄影响,河谷越窄,摆动幅度就越小,这属于“③沿岸地貌”因素。而河谷的宽窄又受到岩性坚硬程度的影响,这属于“④两岸岩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笔者特地制作了小北干流的3D地形图(见图2)。

图2

仔细观察3D图,会发现河道中段右侧有一块保留比较完整的地块。可以猜测这里保存完好是由于这里的岩性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答案“③沿岸地貌”是正确的。

黄土高原的黄土下面埋藏着比较坚硬的土层和岩石,而这个地区属于背斜构造,下面坚硬土层和岩石的位置较高,能够更好地抵抗黄河的侵蚀作用,所以被保留下来,束缚了河道。所以“④两岸岩性”也是正确的。

第11题,正确答案应该选择C选项,但是很多同学错选的是B选项。

一般规律是河流流量增大,其流速会加快。但是这道题一定要注意提问中对象的变化。如果这道题问的是渭河主汛期对其本身有影响,那幺B选项就是正确的。但是这道题问的却是渭河主汛期对小北干流的影响,就不能得出B选项中这样的结论了。

仔细分析这道题,从问题中可以得出信息“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渭河主汛期的水量必然会非常大。从图中又可以发现渭河位于小北干流的末端。由这些可以推断,本来小北干流水位较低,当渭河主汛期到来时,大量的来水必然会顶托小北干流的径流,使其排水不畅,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流速减慢又会导致其泥沙淤积严重。而且黄河过潼关后河道又变得狭窄起来,这种顶托作用就会更加的强烈。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第37题解析思路

(2019年全国卷Ⅰ)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3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图3

该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比较难做,一方面考查了关于水平衡的相关知识,另外一方面要将四小题看成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来进行理解,每一小题都是在上一小题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形成的,这就要学生用动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笔者特地制作了六幅图片(见图4)来演示里海演化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下面介绍一下这六幅图片的含义,其中也包含了四个小题的答案。

第一幅图显示的是早期古地中海是一个连成一片的广阔水域。

第二幅图显示的是:地貌上,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气候上,山脉隆起,阻挡西部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水文上,山脉隆起,使里海汇水区域减小。

而气候和水文上的变化共同导致里海面积缩小,向内陆湖方向发展。

图4

第三幅图和第二幅图显示的是同一时期,但是显示的内容不同。第二幅图介绍的是湖泊向内陆湖方向发展。第三幅图介绍的是该区域来水量等于蒸发量,没有径流排出。

第四幅图显示的是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一方面北部冰川融化增多,来水增加,另一方面,该时期气温仍较低,蒸发微弱。来水量大于蒸发量,里海有径流排出,湖水变淡。

第五幅图显示的是气候进一步变暖,一方面冰川完全融化,来水量减少,另一方面蒸发加剧。来水量等于蒸发量,排出径流消失,湖水开始转咸。

第六幅图显示的是随着板块继续挤压,山脉继续隆起,黑海和地中海也演变为湖泊。

三、微课解析高考试题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通过这次微课,笔者进行了反思,认为微课解析高考真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微课解析的优势。

1.要在仔细分析学生错误思路的基础上制作微课解析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如果不认真分析学生,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微课解析高考真题也是一样。

在讲解第11题时,笔者认为只要讲解选择正确选项的原因,学生就明白了。但是在上传该题的解析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经过分析,原来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该题在设问中对象发生了变化,问的是渭河汛期对于小北干流的影响,而学生认为这和问渭河汛期对渭河的影响没有区别,还是按照常规思路进行思考,所以出错了。

后期笔者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强调了提问中对象的变化,很多学生马上就理解了。

2.微课中应插入图片、视频或动画等直观素材,促进学生的理解

微课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素材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促进学生的理解。如果微课不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那它与传统解析方式比较也就没有什幺突出的优点了,也就没有什幺制作的必要了。正是这些直观素材的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简易。

在这个微课系列中,为了突破学生对小北干流摆动影响因素的理解,笔者制作了小北干流的3D地形图,能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小北干流右侧有一块土层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学生可以顺利得出正确答案。在讲解第37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里海的演变过程,笔者制作了里海的演变过程图,帮助学生学会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提高。

3.制作微课要补充相应的进阶练习,以促进学习的巩固和提升

微课不仅包括讲解的视频,还包括学习任务单和相应的进阶练习。微课是选择学习中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制作简短的视频予以突破。相比传统解析方式的全解全析,微课有条件在解析之后予以总结,提升学习的高度。还可以利用进阶练习补充相似的一些题目,加强巩固。

笔者开始制作的微课没有对讲解的真题进行总结,也没有附加进阶练习来加强训练,只是纯粹地讲解高考真题。但是这样学生没有办法提升对高考真题的认识,没有办法对知识进行理论化,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