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 卡

校园“剪发令”何时休

文/阿 卡

近日来一直在关注佛山市禅城区实验高中的一件事:该校校方要求高三全体女生剪短发,但来自一个班级的32名女生拒绝剪发从而遭到校方的停学处理;随后,学校又同意这些女生先回校上课,并表示会在行政会议之后做出最终的处理决定,而这32名女生依然面临两个选择,剪发或退学。

其实,此类问题在中学一直层出不穷,但事件过程总是这样:学校的措施愈强硬,学生的态度愈极端。女生们以泪洗面,质询“学校凭什幺剥夺女生留长发的权利”,甚至在大庆市某中专出现了“舍命护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对于女生来说,无论怎样的刚烈反抗也无法逾越学校的规则和条款,而这些形式条款让她们很受伤。

中学让女生统一剪短发,可能出于以下几种目的。新学期到来,为了保持校风的统一和纯净。其次是出于安全考虑,比如体育课的安全问题。不过最本质的还是让学生把精力放回书本和课堂,而非着装打扮或其他。这些理由似乎是学校的一片好心,但学校的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规定不会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

统一校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从执行效果来看,显然适得其反。单就剪发来说,毫无疑问是学校无视学生自由、强夺女生留发权利的霸王行为,剪短发就是强盗条款。然而学校也应该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发型可以留短,外形可以一致,直到全校学生区分不出男女,校风就能统一?就有团结意识了?非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当他们躁动的青春和个性需要展现时,却被一纸断发令所扼杀。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必定受打击,从而产生自卑或仇恨等情绪。所以,学生的应激情绪和行为,是不是也应让学校反省规定的合理性呢?团队意识和统一标准,不能浮于表面地从发型做文章,而更应从精神层面去强调学生应有的风尚。

学校“剪发风波”肆起,恰恰暴露出学校审美教育的明显缺陷。从美学角度来讲,如果把学生的发型作为审美客体,校方认为短发对女生来说是“最美”的审美对象,但绝非所有女生都认为短发都是适合自己的最美显现,而长发更能体现女生温柔娴静的一面。从中国对女性的传统审美观来看,长发仍然是最主流的审美标准,长发仍作为女性的最重要的性别特征而显现,短发只是部分女性的审美需要,也只适合于部分女生。在这个崇尚中性美的时代之初,李宇春和曾轶可们都不是甘愿被人称春哥和曾哥的。

每个人审美的标准千差万别,如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长发也好短发也好,学校违背众意和规律统一学生发型,会让学校的审美教育走失方向。没错,学生该有学生样,而把长发竖成马尾一直都是朝气蓬勃的经典女生形象。

学校对学生装扮可以有明确的提示和正当的要求,必要时还可以给予审美指导,学生可能会因为好奇和认同跟学校的意见趋同。反之,如果学校一定要把短发当朴素,把责令女生剪短发视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朴素意识,那幺以此作为一枚笑话也不为过。

再则,学校严肃学风,整顿校纪,是学校正常管理的一部分,作为学生原本予以遵守,但学校忽视学生青春心理,违背青春期规律,决然处理事件必然会使自己的教育立场尴尬。作为教育主客体,学校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健康畅通有效的沟通方式。

另外,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师生间缺乏了解沟通,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被忽视中日益膨胀,比如女生们拒剪短发便成为一个反抗的契机。学校一味禁止和强行责令对需要自由和权利的学生来说,只会唤起她们更强烈的破坏规则的精神,并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价值。

因此,学校要唤回学生“学习不在场”的心,不能单方面和浮于表面地要求学生的外形,而应该放在更实质的内容上,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尊重学生意愿和相对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让学校的“剪发令”逐渐转变到注重教学实质上去,而不是拘泥于形式上的粗暴封堵,让教育升华到庄子“得鱼忘筌”或者魏晋时“得意忘形”的境界才是学校制度的终极目标。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