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春红 朱俊华

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

文 | 陈春红 朱俊华

朝阳教委的学区化改革,为十八里店学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区自成立以来,依循区教委学区管理制工作思路,构建了“五位一体”的管理机构,成功召开了学区章程拟定、名师推选等校长联席会,完成了多次下校督导,开展了丰富的党建活动,尤其针对“五位一体”管理架构当中的难点——研训共同体建设,我们本着“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工作态度,对发挥“研训共同体”的管理职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领会改革精神 明确工作思路

义务教育学区成立后,为促进学区的可持续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区的整体引领功能,基于学区化改革初期的发展现状,我们以“协作、互补、共享,联动、务实、发展”为宗旨,确定了“学区统筹协调,立足实际,找准突破点和生长点,资源共享,龙头带动,多元联动,提高研训实效性”的“研训共同体”整体工作思路,将研训工作的着力点定位为盘活、拓展学区内的研训资源,建立共享机制,努力构建学区内所属学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

构建组织框架 制定研训方案

形成组织管理机构学区发展理事会成立初期,首先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相关负责人,成功召开了学区研训牵头人聘任大会,大会对各校的研训负责干部颁发了聘书,形成了“学区研训负责干部统领,学校研训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

制定“研训共同体”建设方案为了不断提升学区品质,明确“研训共同体”建设工作目标,结合学区所属各校发展实际和“研训”需求,学区制定了以《朝阳区学区化改革相关文件》《十八里店学区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十八里店学区研训工作方案》,并以此指导研训工作,力争做到工作有方向,“研训共同体”建设有目标。

搭建践行平台 取得丰硕成果

义务教育学区的研训工作与原有小学学区的工作有哪些不同?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学区的整体研训工作思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思考,决定从“两突破,两拓展”入手进行深入探索。

找准突破口:课程共享 中小融通一是初步建立品牌课程共享机制。朝阳区在2016年下发的《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工作计划》中明确要求:各学区要加强课程建设,实施品牌课程评估,逐步建立品牌课程共享机制。因此,我们将此当作一个重点突破口,采取了共享机制建立“三步走”。

首先,构建整体规划。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为了体现课程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使课程建设有利于各校特色发展,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专业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十八里店学区课程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学校要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所有学校要着力打造区域精品,至少“一校一精品”、校校有精彩的工作目标。

随后,各校全面跟进。在学区的引领下,各校纷纷跟进,充分挖掘学校的课程资源,梳理、制定本校的课程建设发展规划。有的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如十八里店小学本着从小从易入手、逐步全面推进的原则,确定了“以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切入点,以整合延伸为基本思维的‘1+5幸福课程’体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打造了中华传统益智游戏课程等。有的学校采取了“从精于一”开始的方式,打造了本校的精品课程,如西直河小学的《京剧课程》、田华小学的《版画课程》等。

最后,打造精品共享。经过一年的筹备,2016年11月,学区启动了首届小学精品课程评选工作,通过听精品课、干部汇报、现场展示等推出了第一批15门精品课程,并于同年12月隆重召开了精品课程表彰认定大会。会上我们将课程经验册和教材下发给各校,老君堂小学还就《篮球课程的开发》情况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

二是初步建立中小学段融通机制。为了探索中小学衔接的学生培养模式,我们从盘活课堂资源入手,以“研教法思学法 促进中小融合”为主题开展了中小融合系列活动。通过中、小学干部、教师的课堂教学互走进、共教研、管理经验共分享等活动的开展,初步打通了中小学段互相融通的壁垒,搭建了中小衔接、共同研究的桥梁。

>>十八里店学区特级教师进校园活动

找准生长点:特级引领 研训联动特级引领、研训联动,是原十八里店学区“研训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学区化改革后,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认为改革不意味着推翻重来,能够传承与发展的,应该给予保留,但要找准生长点,以适应新的学区化改革的需要,适合学区的发展实际。

一是拓展形成特级引领的“4+1”模式。“4”是十八里店小学学区原有的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实践4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聘请一位特级教师为导师,每校一位学科教师为成员,一名骨干为组长,一个干部为负责人,组织开展学科培训、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汇报交流等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特级教师长期的、有规划的、有重点的深入、跟踪指导,促进教师成长。

“1”指的是在4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基础上拓展出的科研工作坊。它是朝阳区首个科研工作坊,最大特点就是学区内中小学全覆盖。所有的中学、小学科研干部共同进行研训、共同交流、共同探讨,旨在通过“中小学一体化”的课题研究,解决学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拓展研训联动“三个1”模式,分别为校际联动、干群联动和活动联动。

校际联动。原十八里店学区有8所学校,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将其分成了两个校际联盟共同体。新学区成立后,为了充分发挥每一所学校的优势,将新融入的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学校、八十中学睿德分校、黄冈中学这样的优质资源充分共享,带动区域教学质量快速整体提升,我们依据地理位置和学校“研训”工作开展现状,拓展形成了学区内小学“1+3”、中学“1+2”新的校际联盟体,换句话说就是小学一所示范校带动三所普通校,中学一所示范校带动两所普通校。校际联盟体成立后,既要发挥学区的整体引领功能,还要体现校际联盟体的自主研训价值。经过探索,我们确定了“学区引领—自主研训—分享提升”的校际联盟研训方式。

干群联动。以往的研训,我们常常会把干部、教师分开进行。在某种情况下,两者确有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新学区后,我们将分别研训拓展为分别研训、干群联动齐头并进的研训方式。分别研训:学区从专业角度对干部、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其更多的体现的是专业引领。如干部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学科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技能等。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先训后研”的方式来解决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先研后训”的方式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训双结合”的方式提高所有教师的研训实效性。干群联动: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研训活动,应该是“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培训部门针对问题进行培训—教学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发现新的问题—针对问题再培训”的动态闭合圈。为此,我们尝试了以研代学,形成了“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的“研训共同体”干群联动培训模式。

活动联动。根据区教委的文件精神,我们广泛挖掘区域资源,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如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教育教学素养的优秀青年教师,造就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实现学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将“赛”与“研”“训”结合起来,学区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分别举行了体育、书法、语文、英语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为教师创造了展现自身魅力、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实现了青年教师全覆盖的跨越式成长。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两年来,我们在学区化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从学区所属各校之间的隔绝到快速融合,从摸索学区研训工作方法到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初见成效,我们全体十八里店学区人正幸福地收获着。今后我们将继续扬起“管理”风帆,落实十八里店学区的“实”文化,助推“学区化改革”,奋力摇桨,劈波斩浪,奔向十八里店教育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北京市十八里店学区发展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