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湘菲

幼小衔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以责任担当意识探索幼小衔接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成果,受到家长、社会、领导的关注和赞誉。2016年6月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园举办了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我园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及成果,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专家和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的充分肯定,在业界反响热烈。我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目标切段并进,园内全线衔接

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育目标和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素质内容进行整合梳理,根据幼儿3个年龄段特点将目标“切段并进”,通过一日活动和课程有计划地实施教育。

各年龄段重点培养内容为:小班从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班从规则意识入手——培养幼儿主动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大班从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入手——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如我们开展海洋主题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走进渔村,进行“渔村大调查”,幼儿在老师指导下制定参观采访计划,参观渔村,采访渔民,探秘捕鱼奥秘。

课程联合完善,幼小无缝对接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相互衔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做到从主动联系到密切联系,从互相配合到无缝衔接。

加强幼小互动,建立协作关系。我园同香一小、嘉陵江路一小、江山路一小建立“拉手学校”关系,签订“幼小衔接”合作协议,建立“幼小衔接”工作长期合作机制。同“拉手小学”定期开展研讨、观摩等教研活动,共同商讨幼小衔接新思路。如2015年与香一小联合教研的内容有:不定期相互听课、参观升旗仪式、走入小学课堂、家教讲座等。再如,联合小学教师共同制定幼小衔接学期计划,计划分为教师版本和家长版本。教师版本内容和课程有机融合;家长版本侧重于告知家长在家中如何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整个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操作性强,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做好课程衔接。幼小衔接课程绝不是提前进入小学课程,而是遵循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体验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培养交往合作的能力。

幼小衔接“我要上学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分主题:小学你好、学做小学生、再见了幼儿园、毕业典礼。

活动一:小学,你好。包括“我的担心”、参观小学、迷路了怎幺办、一天的生活、一分钟游戏挑战赛、课间十分钟活动。“我的担心”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入小学最担心的问题。如:教室太多找不到怎幺办?学校里没有点心吃怎幺办?……一年级的老师给孩子们一一解答。“参观小学”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我们分两次带领幼儿参观。第一次全体幼儿参观香一小,观看全校师生的升旗仪式,参观了学校的操场、实验室等,走进课堂坐在小课桌前参与上课,观看小学的课间操和户外活动。第二次带领幼儿参观自己将要上的小学。在观察对比中孩子们发现了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主要差别,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激发了上小学的向往之情。

活动二:学做小学生。这个环节我们设计了一些趣味性、挑战性、操作性强的一系列活动。如整理书包比赛、绘制课程表、竞选小班长、模拟小课堂等,孩子们尝试像小学生一样做事,在模仿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活动三:再见了,幼儿园。大班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充满着浓浓爱意的活动。如拍摄“亲亲密密全家福”、诗歌朗诵《老师,我想对您说》、游戏“特别的礼物”等,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园、对伙伴、对老师的爱意。有的还向幼儿发起倡议,举行“今夜不回家”合宿活动。美好的露天晚餐、精彩的露天电影、热烈的篝火晚会、惊喜的夜间寻宝等活动给孩子一个别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次历练。

活动四:毕业典礼。这是孩子们幼儿园三年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离毕业还有几天”“给xx的一封信”“神奇的博士帽”“离别华尔兹”“毕业大舞台”等活动。这些活动从认识日历到计数统计再到学写信件发放函件,涵盖了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等各领域的目标,和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有了自然的衔接。

调整小学课时,减缓入学坡度。小学将九月份定为一年级“幼小衔接月”,开学初实行大、小课时制,开设入学适应课程,减缓入学坡度。放缓教学进度。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

家长协同教育,家园双轮推动衔接

幼儿进入小学时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为此,幼儿园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培训家长,使家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科学幼小衔接。

建立家长培训体系,加强家园协作。召开专题家长会,开专家讲座,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有的家长心里仍没有底,犹豫孩子该不该上幼小衔接班,我们就组织正、反方的家长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大家逐渐清晰:幼小衔接,应注重对幼儿情绪的关注,注重生活习惯、任务意识、坚持性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才是真正决定孩子是否能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关键。

搭建家园沟通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建立与完善家园合作细则,通过体验式家长会、前辈家长经验借鉴等方式了解幼儿,加强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俱乐部组织幼儿参观不同学校(包括中学、大学),激发幼儿求学的欲望;毕业典礼家长倾力相助,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梦想。通过这些有针对性地开放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确保了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换。

评价连续跟进,完善导向衔接

从幼小衔接的实际问题、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儿童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采用连续跟进式、追踪式的评价方式,对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进行分析评价。

建立连续跟进式评价体系,做好阶段性反思。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切段培养目标,幼儿园对每个主题活动都提出了评价标准,每学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将每次评价分析汇总形成评价报告,便于以后工作的开展。给每个幼儿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在园情况,关注幼儿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支持并促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

创新追踪式评价体系,树立科学导向。我园注重幼儿入学后的追踪评价,倡导幼儿升入小学后将《幼儿成长档案》带入小学,继续进行每个学段的能力评估。通过小学教师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衔接内容及体系,清晰了幼小协同教育的关注点,优化了教学管理,形成科学导向,有效推进衔接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周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