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

阅读《教育家》2023年2月第4期文章,笔者发现“空间”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研究的话题。

空间,一直是我们能够走向精神独立的不可或缺的横向领域。近年来,专家们都在谈论一个名词:“内空间”——能承载心灵的宁静与丰盈,能让内心的渴望与思考成为不竭的成长动力……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基于外围空间的营造让内心这方宁静的场域成为可能?如何让孩子们实现真正的成长?

这一期“特别策划”让我印象深刻,回味久远。“高品质学习空间应是生命场”一语中的,专题一系列文章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层面为教育者带来更为深度的思考,为我们指明了实践的路径和方向。着眼现实,放眼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确不能只是给孩子“一张课桌一板凳、无限条规于口中”的基于建筑层面的教室,而应带领他们一起“营造有归属感的温馨家园”,让学校成为孩子们自然地、主动地、快乐地寻求无限可能性生长的教育场,只有这样,主动学习意识才能被激发,高品质学习的目标才会实现。而这一切,需要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家长群体,在共同认知和充分尊重儿童立场的前提下,让传统与智能共生于孩子们的生命历程。

当下,一线教师或者一线管理者所缺乏的,正是理论引领下的可行性做法。而本期的“特别策划”,为这种匮乏带来了“甘霖”般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