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华

(福建省建宁县第三中学,福建建宁 354500)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文言文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将这些文化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体现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注重高尚价值取向的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的文言文学习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亟待改进。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学情,创新文言文教学方式,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为此,本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以应试为主,填鸭式教学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以应试思想为中心,课堂讲述的内容都是与考试直接相关的,没有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不高涨,甚至有些学生排斥文言文。还有些教师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将大量的文言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实际感受,教育模式僵化,学生不能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低于现代文,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取,还是教学资源的挖掘,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束缚了学生的文言思维。

(二)重词语讲解,轻情感渗透

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弱,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词语讲解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使得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完全没有自主权和发言权,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同时,有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忽视情感渗透,只给学生传达文言文表面的意思,对于深层次的含义则漠不关心,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而且教师对于文言文的艺术美、韵律美关注较少,也没有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好感度下降,不能产生情感共鸣。

(三)与现实脱节,不善于运用

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只要文言文考试取得高分就可以了,至于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则并不重要,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教学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以“炒冷饭”的方式反复讲解,使学生感到厌烦,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外,有些教师的文言文教学缺乏应用场景,没有做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很容易遗忘所学知识,不利于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重视预习,培养自主阅读

有效的课前预习是学生求知的良好开端,也是学生对文言文建立初步感知的过程。由于文言文在字词运用和写作结构上与现代汉语具有明显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前预习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学习的惰性。为此,教师要创新文言文课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把文言文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尽情享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使课前预习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预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语句,学会灵活断句,让学生掌握不同语句不同语音语调的变化,读出文言文中的情感与深意,深化学生的感知力。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画出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用读书随笔的形式写在课文的空白处。然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翻译与教师的翻译进行对比,查找自己理解中的不足,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对于一些生字难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借助汉语言字典查找相关字词的意思,并标注在文言文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为课堂听讲铺平道路。为了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预习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导学案,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预习任务,提供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不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为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把文言文所描述的事件过程、景物特征等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文言文的行文脉络。教师可以从思维导图中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认知缺陷,及时改进教学方案,使文言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二)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直接引入教学主题,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根本找不到学习的方向。面对初中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现文言文的特点,便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文言文课堂中。语文教材中选出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需要体现课文特色,防止千篇一律,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准备把握文言文的价值,由感性认知走向理性认知。

教材中的文言文有许多都与勤学、智慧有关,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采用故事导入法,将文言文内容转变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激起学生源源不断的表现欲,使其敢于站到讲台上去讲故事。比如,在教学初中语文《出师表》这一课时,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故事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的片段,并且向学生讲述了这篇文言文是诸葛亮在出师伐魏前写下的,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学生听完故事以后,对文言文的大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文言文相关的歌曲,而且被人们广为传唱,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契机,采用歌曲导入法,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感受到文言文的生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吟唱歌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十五从军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文章真实深刻、令人感愤。教师可以将音乐导入法运用到课堂导入中,给学生播放多种多样的军旅歌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学生听到这种歌曲后都会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然后教师画风一转,引导学生思考当今时代的从军和文章中描述的从军有哪些区别,从而有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文言鉴赏,培养创新精神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较少。尤其是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文言实词虚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种“死读书”的学习方式亟待改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师生角色,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注重文言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文言文的赏析,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文言文的赏析是一个难点,很多初中生都不懂得鉴赏和品味文言文,没有感受到文言文蕴含的文化价值。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赏析环节,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本质,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学会赏析背景。每一篇文言文都有它特定的背景,如果学生对背景不了解则很难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就无法产生文学灵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去搜集文言文背景,并且将重要的信息记录到摘抄本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记忆和理解,为实现教学目标打牢基础。

其次要学会赏析思想感情。由于初中生的思维不成熟,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对文言文的思想感情进行分类,从而构建完善的思想感情体系。初中生接触到的文言文主要是抒发忧国伤时、表达建功立业、书写思乡怀人、记录离愁别绪,在赏析文言文的时候要对他们的思想感情作出判断,这样才能够进行深入挖掘。经过不断的积累,初中生的辨识能力将会逐步增强,以后再遇到文言文就能够很快地做出分析和判断。

最后要学会赏析写作手法。文言文当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写作手法,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整理和归纳,比如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等,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不同的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不同的,学生要学会揣摩,夯实自身文言文基础。

(四)注重迁移,提升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知识迁移,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言文知识,还要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课内与课外的融合、线下与线上的融合,能使学生独立、连贯地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创新学生的教学,希望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语文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效果,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和示范,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技巧,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和愉悦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言文中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增强了其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卖炭翁》是一首以“同情弱者”为主题的古诗,描述了卖炭翁烧炭、忧炭、运炭、被夺炭的过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改编成剧本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学生都十分投入,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和形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表演过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卖炭翁被抢夺炭后,他的命运又会变成怎幺样?请学生进行续写,给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的千古名句,这不仅是考试的易考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利器。为此,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签制作活动,将自己喜欢的文言名句写到书签上,强化对古诗词的掌握,也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赠送书签,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配图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文言文制作相应的配图,开发学生的智慧,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五)高效点评,实现文化传承

一直以来,文言文课堂点评都是教学的薄弱点,有些教师只针对个别学生做出点评,还有些教师不进行课堂点评,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欠缺的地方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长远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点评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使学生从文言文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高效的点评离不开师生的共同配合,语文教师要拓宽评价主体,提倡双向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点评中,不仅可以诉说自己的学习感受,还可以对教师提出建议,有利于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在“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教师应打破传统口头点评的方式,以数字化为依托创建新型课堂点评方式,探索文言文创新教学之路,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语文教师可借助教学一体机将文言文教学任务发放给学生,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关习题。教学一体机会详细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水平,还能够对学生完成习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便于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进行综合性的课堂点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另外,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点评后的反思,有一些学生在得到教师的点评以后并没有进行反思,仍然我行我素,导致文言文学习陷入僵局,认知结构局限于单纯的知识层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认知并不高,即使得到了教师的点评也没有行动起来。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先进带后进机制,让优等生来帮助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文化,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生本意识,加强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建立创新课堂,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进行文言文拓展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