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目标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内容:一是引领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的发展;二是为国家输送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三是完成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任务,四是展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五是推动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与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之间的结合,也是新时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对建设的新要求。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工作的新目标与新要求,高校需要从教练员队伍建设、招生方法、内部管理机制及资金扶持机制等方面入手,对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路径进行完善。

一、注重教练员队伍建设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普通高校新时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核心要求。教练员队伍理论水平的提升,要求教练人员从竞技运动项目的人才培养重点与难点等方面入手,促进训练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提升。针对普通高校在科研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能力。如选材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与科研成果的应用能力是现阶段高水平运动队教练人员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如选材能力可以让教练员从运动员的现有条件入手,对其未来的提升空间进行分析。论文撰写能力可以让教练员利用文献综述的形式,分析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经验及教训,进而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科研成果应用能力可以让教练员将一些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学生实际训练过程之中,并为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和学习计划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就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而言,教练员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完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方法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方法的完善,可以为高水平运动队的人才质量提供保障。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收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各个高中是高水平运动队的稳定化的生源渠道。以中小学校园为依托,构建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是高校促进高水平运动队人才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以小学、中学和大学为核心的三级训练网络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小学成为高水平运动队选拔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可以让中学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输送基地。在以小学、中学和大学为核心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网络体系构建以后,高校也需要从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向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以便让体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技术得以强化。

在高水平运动员招录方面,高校需要制定严格化、规范化的招生体系,并要对考试过程和录取机制的监督工作进行强化,以便在招入优质生源的基础上,提升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质量。

三、优化高水平运动队的内部管理机制

根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入手,制定长效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可以为高水平运动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如在经费管理方面,高校需要对相关经费的管控机制进行强化,进而在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营养补贴。思想教育机制的强化,也是高校构建高水平运动队长效化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运动员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教练团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运动员优良品质的培养与教练员责任意识的提升[1]。

四、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条龙”训练管理体系

针对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与课业学习之间的矛盾,高校可以将训练管理、教学管理相结合的“一条龙”训练管理体系应用于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工作之中。训练管理与教学管理之间的结合,可以让高校为运动员提供系统化的训练条件和教学服务条件。在训练方面对科研工作、训练工作的管理机制进行强化,可以为运动队的训练成绩提供保障。在合理制定教学科研活动、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计划的基础上为运动员提供专业课程辅导,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训练管理、教学管理与生活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摆脱自身发展瓶颈的有效方式。

五、拓展高水平运动队的资金渠道

资金渠道的拓展,有助于解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当前所面对的资金问题。开拓本地区产业资本的措施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之中,进而在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与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共赢。现阶段国外很多高校都拥有服务于本校运动队的组织,我国高校也可以对国外高校在本校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进行吸收借鉴[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招生培养、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可以在发挥高校自身科技优势与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为国家提供高素质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