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希秀

为充分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从根本上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以素质教育的思想通过应用体育游戏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体育课程,同时可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双减政策出台的最终目的,小学体育教师除了要合理控制教学任务和训练总量之外,还要通过游戏化课程建设的方式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与发展,进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1 双减背景下游戏化课程建设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影响

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建设游戏化课程,可以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投入更多的热情,既可以训练到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又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减轻身心的压力和学习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有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标准要求,教师一般都会立足于学生实际,合理选择适合他们综合素质发展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游戏引入课堂中,且在游戏活动时要灵活掌握训练强度,确保体育运动训练与游戏活动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都有好的发展。小学体育游戏化课程建设的具体作用体现在:

1.1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据调查统计得知,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身体机能发育不健全,多数呈现营养不良、身体消瘦、容易疲劳等状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平时不爱运动或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锻炼活动;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饮食不健康等。对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强化对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还要通过建设游戏化课程合理控制好训练方式,可减小练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好基本的技能技术,最终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可适当加大练习难度,让整体的游戏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身心不会感到疲倦,同样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及竞争能力

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会有它本身的规则,而规则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重点,只有在充分了解规则,产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前提下,才能够合理科学地进行训练,做好每一个动作,将所学的技能和掌握的技术实际运用到竞技比赛中。但是小学生对于规则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规则性比较强的游戏,引导学生在现有的规则体系下改进游戏内容和规则,从而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在创造游戏规则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了解到体育运动的一些相关规则的重要性,既游戏规则的改进不能全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去调整,还要考虑到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是否对体育训练有利。在创造游戏规则之后,学生会进一步激发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兴趣,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展现出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的优良品德

建设小学体育游戏化课程也是“体教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仅使学生可以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运动技术,还能养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体育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不会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与传统的体育竞技比赛模式相比来说,以游戏形式为主的体育竞技比赛模式更深受小学生所喜爱,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愿意与同伴协作配合,共同向取得比赛胜利的目标而努力,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他们养成互帮互助、忍耐、服从、尊重等人际关系的心理准则和社会情感。

2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游戏设计策略

2.1 依据体育教学结构合理选择游戏方式

小学体育教学一般可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准备、开始、理论及结束,为构建高效的游戏课堂,确保双减目标顺利实现,教师要根据这四种教学结构合理选择游戏方法,使学生轻松完成好游戏任务,在玩乐中获取知识技能,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导入新课知识,通过相关动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到基本的运动技巧,同时让学生对该动作进行分组练习,这样不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反而因为高强度的练习使得学生还没开始正式上课就已经消耗过多的体力,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对此,教师可引用与本节课教学主题有关的游戏,像在跑步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追同伴”的游戏,具体方法为:全体同学按逆时针行走,1-4报数后,每人牢记自己的数字,当教师喊“2”时,所有的2数同学立即向前跑去,追赶前面一个2数的同伴,跑一圈后仍回原位。

通过设计这种游戏,可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瞬间爆发能力,身体也能达到很好的预热状态,让学生感到乐此不疲。在开始阶段,体育运动实际训练的重要过程,教师可将相关的体育项目运动规则与游戏方法相融合,设计偏于专业训练的体育游戏,既能控制好学生训练总量,合理规划训练计划,还能使学生轻松达到训练目标;在理论阶段,教师需要传授于学生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设计知识竞赛类的活动,营造一个欢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扎实掌握好各项知识要点和动作要领;在结束阶段,教师可设计有利于学生知识复习与巩固的体育游戏,这样学生会相对轻松地完成好学习任务。

2.2 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筛选体育教学游戏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涉及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前提下,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游戏,使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掌握好课程知识要点,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上都有较大的提升。比如,一年级体育的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有列队练习:立正、稍息;排成纵队;向前看齐、向前看;原地踏步走等项目,教师可以根据练习项目设计以下几种游戏:单双脚向前跳;骑竹马;小乌龟赛跑;短距离换物赛跑。在《身体健康》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按照正确的立、卧、坐、行的要求进行练习,教师可根据练习项目设计以下几种游戏:1米迎面接力;10米校园自然地形走、跑交替跳跃;跳短绳;模仿动物跳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适当加大游戏难度,并控制好训练总量,确保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育。比如,小学四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走与跑:绕、跨地障碍物跑;2分钟25米曲线往返跑;趣味定向跑;50米X8往返跑;300-400米绕图形跑。跳跃:蹲跳起;双人蹲转跳;各种方式的跨跳;立定跳远;跳长绳。投掷:上两步侧向投掷垒球比远;上四步侧向投掷轻物;双手向前、向上抛球;双手原地持实心球向前掷球。由于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系数和危险性,教师可通过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来降低这些不利因素,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将自身潜力充分激发,同时也可使体育课堂趣味性更加强烈,而这也与双减政策要求高度符合。

2.3 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有计划选择体育游戏

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小学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等情况有计划选择体育游戏,特别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综合素质发展的体育游戏,帮助学生打好体育基础。一般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表现在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关爱、有创造性,还有大部分小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像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差;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恐惧、焦虑、忧郁,过分任性和冲动,不考虑后果,个人情绪很容易失调;在品行方面表现为有较为明显的攻击行为、恶作剧、破坏行为等不良行为规范。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出发精心设计体育游戏,巧妙地将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训练有机融合起来,合理控制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育。一是设计能培养学生运用兴趣的体育游戏。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某种运动或游戏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突出得更为明显,并且逐渐消除自身不良的心理因素。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篮球赛、足球赛等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体育运动经历,在比赛期间教师可针对某个具体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玩乐中掌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原本快乐活泼、勇敢自信的个性特征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学生的恐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设计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体育游戏。大多数小学生所产生的诸多心理疾病与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经常会选择逃避、退缩,不敢面对现实,所以,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可设计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独立完成任务或合作完成任务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从心理上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比如,除了体育竞技比赛之外,还要设计一些任务性比较强的游戏活动,像闯关类的体育游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慢慢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心理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三是设计能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的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在实际体育运动训练中,教师可根据训练项目改编成有趣的游戏,能达到提质增效的训练效果。

比如,在跳远训练的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跳蛙跳”活动,合理设置合作小组,每组有5个人,每组同学都要相互合作、协调,如果小组成员中有的姿势不正确,或未能达到预定的终点,就要求其他同伴去帮助他完成接力,以蛙跳的方式达到前方终点,这种“小跳蛙跳”游戏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自信心。四是设计能发展小学生智力水平的体育游戏。智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整体水平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应用一些灵活度很强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些游戏规则,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4 创设真实性的游戏教学情境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减缓沉重的精神压力,在快乐中掌握好知识技能。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通过创设真实性的游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内容,既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目标,又能深入贯彻落实到双减政策要求。比如,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整个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游戏的具体规则是什幺,通过做游戏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这样学生会更加注重这节课程的学习以及体育游戏活动,并产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避免学生只是为了做游戏而去做,未能从中获取到重、难点知识内容。同样,在开展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游戏氛围,并根据游戏特点完善各类体育设施,采用适合的游戏道具构造一个真实的游戏环境,比如,可以将桌子拼成各种线路的山洞,将部分凳子搭成小桥,在每条线路中设置各种前进障碍,通过创设这种游戏情境,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敏捷、协调、平衡、反应等能力素质,实现增强教学质量的授课目标。

2.5 借助游戏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素质教育目标,而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基于双减背景下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借助游戏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扎实掌握和巩固好必备的知识技能;拥有良好的体育意识和正确的体育行为;养成高尚的体育品质和积极的体育精神,在综合体育素养与修养上有较大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角色类的游戏,学生在参与游戏前挑选一个角色,并以该角色角度完成游戏活动。像“警察抓小偷”游戏,可由一名学生扮演警察,一名学生扮演小偷,只要抓住小偷即为赢得游戏胜利;“呼啦圈救援”游戏,要求学生以消防员的身份救出在“地道”中被困的“宠物狗”,地道可由多个呼啦圈排列代替,宠物狗则由玩具狗代替即可。

3 总结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双减背景下游戏化课程建设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影响,立足于双减政策建立体育游戏课堂,能够依据体育教学结构合理选择游戏方法;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筛选体育教学游戏;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有计划选择体育游戏;创设真实性的游戏教学情境;借助游戏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以此确保小学生能够在该教学模式引导下进一步强化自身体质和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