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海提·吐拉甫 喀什大学体育学院

参照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逐步向开放性、全局性及革新性的方向转变,亟待相关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育思想及个体健康水平,来更为系统地推进体育课程的优化革新。在新教学纲要指导下,部分新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基础课、必修课及选修课进行了调整,推进体育项目由传统结构向社会层面进行演变,不断汲取新型体育管理与实践模式。

一、气排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气排球课程侧重借助气排球基本理论、基本战术的学习,使得受教群体在完成自身练习的基础上,掌握比赛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一般来说,气排球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讲解气排球课程的历史、常规战术及竞赛规则等理论知识,二是进行拍打姿势、移动步法、传球拦网等技术的实践演练,促使学生可更为全面地掌握各种进攻、防守与轮换技术。与此同时,气排球运动项目的基本特征涵盖以下两个维度:第一,易于掌控,所需场地小。气排竞技赛事可选用羽毛球场地进行训练,球的材质与大小均较为轻便简洁,有助于不同层面的公众群体参与进来;第二,竞技门槛低,规则限制少。此种竞技项目不涉及到过多的等级评比过程,在阵列排布及战术打法方面较为灵活。

二、将气排球项目融入高校体育建设的必要性

统筹新疆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气排球课程运行的基本特征,现将两者融合建设的必要性归纳如下:

(一)气排球运动可提升新陈代谢水平

气排球作为一种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锻炼方式,旨在提升呼吸耐力及有氧代谢能力,延缓器官衰退过程,保持机体足够的供氧能力,对参与主体的综合代谢系统具有很大的助益。

与其他类型的训练项目相对比,气排球运动强度较小,能够按照青年群体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持续化训练,保证机体运行与改良状态呈现循序渐进的优质效果。在操作训练过程中,气排球所涉及到的传球、扣球、垫球及拦网等项目,对竞技者的手脚配合能力、大脑思维能力及肌肉发力能力均有显着的调控价值,能够深入挖掘其反应速度、机体移动速度等方面的潜力,成为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推进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发展的新型路径。

(二)气排球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准

受到繁琐专业课程及紧密生活节奏的双重影响,部分受教个体凸显出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特征,需要相关教学管理人员精准考量高校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根据心理问题的内外部成因来找寻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参照竞技赛事的特征,气排球兼具强趣味性与精神专注性等综合特征,在比赛过程中,参与主体须集中注意力来完成项目比赛的各个环节,理性化、便捷直观的计分规则能够辅助其建立自信心、成就感与资源竞争意识,对其抑郁心情的排解有一定的调节推进作用。

(三)气排球有助于扩充人际交往范围

气排球项目竞技过程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属性的学生群体建构了交流接触更为便捷的运动平台,从选课程序上看,大多数新疆高等院校将气排球列为选修课,所有感兴趣的学生个体均可参加并组队,有效拓充了训练项目探讨及思维对接的范围;从运动项目类型上看,气排球竞技活动作为一类集体活动,能够借助运球、传球及护网等方式来增进比赛双方的情感交流与话语交流,成为群体项目配合与能力聚集的重要载体。

(四)气排球有助于拓充高校课程资源范畴

因部分新疆高等院校在办学场地、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常见的体育竞赛项目,如篮球、游泳、武术、网球等,大多需要特定的运动场地,场地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开展效果。与此相对比,气排球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具有硬件设施简单、项目组织便捷、训练模式直观等优势特征,教师群体可通过较少时间的专业技能培训来达到较为理想的综合教学效果。此种竞赛项目的以上优势,充分提高了高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多领域性、更新性与可选择性,推进了常规体育课程与新型体育课程的统筹发展。

(五)气排球有助于推进高校文化体系建设

参照新时期教育改革理念,校园文化体系直观代表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教学过程精神风貌与管制模式的内涵表现,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着参与群体的思维模式、身心发展水准及价值观念。气排球作为一种趣味度高、社会公众参与力度强、安全便捷的体育竞技方式,促使了较多的社会爱好者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到赛事中来,社会公众群体所引入的价值思潮与校内受教群体的传统理念可进行交互融合,其所衍生出的人际交往纽带在广泛推广气排球运动的同时,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更加前沿、更具地方特色的竞技模式引入到高等院校中,极大地促进了新疆高校立体化文化体系建构革新。

综合来看,新疆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群体应充分重视气排球的推广模式,增设物质投入与师资力量投入,着力秉承“以点带面,全面普及”的基本思路,切实有效地推进气排球运动的多维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