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任何一个民族在其顺应历史潮流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创新这一驱动力的推动。这同时也是推动一个国家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今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的传播度越发深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在内心深处建立起这一理念,创新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找寻合适的训练方法成为当下开展教学首要做的工作,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自主创新,方法先行”这一教学理念成为当下指导人们开展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实质的含义是在创新体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融入科学的原理、方法,由这一理念指导下培育出来的人才属高质量人才,可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就目前而言,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理念以及创新方法,是培育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必然之路。

一、体育运动训练

体育运动训练绝非是一个静止不变的过程,相反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具体来说,体育教师根据课前所设计的训练方案和设置的训练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通过指导和监督来引导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最终得以真正实现健康全面发展。总的来说,体育训练有二:一是体能训练;二是运动技巧训练。体育教师通常情况下会在体育教学课堂中依据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计划、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由易到难逐渐教会学生各种体育理论以及技巧。区别于体育教学,体育运动训练在其过程中最为显着的特征是竞争性,体育教师更为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竞赛中的成绩,在内容安排上也更重视查漏补缺,即对于学生的不足着重进行训练,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可以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突破自我。

二、运动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完整训练法

所谓完整训练法,主要指的是整个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都未将动作或者战术进行分解,而是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通常来说,完整训练法这一方法所教授的动作难度不应该较高。换句话来说,该方法应该选用一些难度较低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动作。以体操运动训练为例,体育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各个动作之间的关联性外,还要对于那些重点动作或者难度动作着重进行训练,以此来引导学生最终得以将一整套动作掌握下来,并能将其连贯起来自行进行练习。但是倘若体育训练内容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只采用完整训练法的话,学生还是难以掌握的,那幺可以配合一些辅助训练来进行过渡。比如,在练习跨栏动作前,可以先以低栏来逐步实现过渡,进而保证学生得以顺利掌握跨栏这一动作的要领。

(二)分解训练法

所谓分解训练法,即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将一套完整的动作进行拆解——分成几段,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引导学生一段一段进行训练。分解训练法可以有效将动作的难度降到最低,有益于学生对于所训练的动作加以理解以及掌握,这一训练法也是体育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面对那些训练难度相对较高的且有重点的动作,体育教师就可以采取这一方法。这一方法的采用有利于降低训练难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一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各个动作已经进行了拆解,人们练习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所以多数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对该套整体动作形成体系。就目前而言,教师在组织体育训练的实际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分解训练法有以下两种:分段分解训练法和顺序分解训练法。

(三)游戏训练法

多数体育项目在其实际训练过程中都是枯燥乏味且单调的,因为这和学生爱玩、爱闹的天性是相违背的,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对体育训练产生抵触甚至是厌烦情绪。鉴于此,现阶段很多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练为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改善教学方法,多采取一些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方式来组织运动参与者参与到体育训练的行列之中。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游戏训练法比其他训练法还有益的一点是,其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相对较低,更加符合学生喜爱新鲜事物、新鲜活动的心理特征。

(四)比赛训练法

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是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提出有着一定的依据,包括人类先天的竞争和表现意识、竞技能力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适应原理、现代竞技运动的比赛规则等因素。运动员全面并综合地提高专项比赛所需要的体、技、战、心、智各种竞技能力,可以通过比赛训练法的运用而实现。

比赛训练法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和适应性比赛方法。

(五)间歇训练法

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是所谓的间歇训练法。运动员在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中,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运动负荷强度的调节,机体各机能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也得以产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了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通过对间歇时间的严格控制,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技术动作更加稳定、巩固;机体抗乳酸能力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而能够保证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间歇训练法主要有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以及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这三种类型。

三、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训练强度的认识存在偏差

现阶段,我国体育训练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对于现有的训练强度总是感到不满足,总是认为现有的教学强度过低,于是开始不考虑教学计划、学生的承受能力,盲目地提升训练强度。这种错误认识在我国高校训练实践中十分常见,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我国某些体育项目之所以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训练水平过低所造成的。二是认为现有的训练强度过高,开始不加思索地盲目地降低训练强度,以至于最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种思维考虑的多是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尚处于发育期,身体难以承受高强度运动量的运动,所以提倡降低训练强度,以此来确保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身心所受的压力可以得到极大程度地缓解,进而确保学生在实现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事实却是由于强度过低,学生并未得到充分锻炼,其强身健体的目的也未得到真正实现。

(二)经费不足

经费是保证体育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换句话来说,不管是开展哪项运动项目,要想在训练过程中保证其可以得到顺利实施,势必离不开一定资金的支持。具体来说,这部分资金的运用,可能是用于购买体育训练器材,也可能用于支付专业指导人才的团队的体力以及脑力劳动。但是现实却是由于我国各个高校在体育训练方面的投入资金有限,所以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现阶段对于体育教育的建设力度尚且不足。具体来说,由于我国资金不足,导致购买体育器械的资金占比很小,难以满足我国各个高校的教学需求,这不仅不益于教学的顺利展开,学生难以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从长远来看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运动参加者身体素质存在差异

运动参加者由于其先天条件、后天受教、生活环境以及指导教师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会有所不同。如果体育教师在组织训练过程中对于这些差异性不加以重视,采取笼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那幺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为教学内容难度过大,对于参与体育运动失去热情甚至产生消极情绪。例如,部分身材较为瘦弱、娇小的运动员,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耐力较差,在完成同样的体育运动训练时会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努力,这样的内容对于这类参与者显然是不合理的。

四、运动训练方法优选的发展方向及创新方式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方向

第一,将体能训练融入进日常的体育教学之中。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对传统体育训练方法的补充与发展,可确保学生真正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二,优化运动训练方法是现阶段体育教学中需要应对的一个新课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训练负荷,确保其运动训练的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密切关注参与者运动体能发展,这和关注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丰富体能训练中的方法与手段,密切关注体育界的最新研究,大胆采用新型运动器材、新理论。

第四,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适的训练负荷,且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负荷的安排还会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而调整。

(二)体育训练方法的创新方式

1.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在创新体育训练方法这一实践活动中,第一,政府部门应该注意将其所具有的优势性发挥出来,即借助于制定与体育相关教育政策,为体育运动训练方法的革新与发展提供助力。第二,政府应该通过集中社会智慧并将其应用到训练之中,以此来促使训练方法实现进一步的创新。第三,政府还应该对于现有体育场地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以此来保证体育训练方法得以顺利实现创新。第四,政府还可以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鼓励体育赛事的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体育训练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除了为各个国家运动员提供了一个训练技巧和训练方法进行交流以及讨论的平台之外,还使其有了合作的机会,这对于体育运动训练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是极为有益的。

2.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训练当中

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对体育训练开展相关教育时,除了使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之外,还要有体育训练方面的方法,便于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强健运动员体魄,同时还保证其精神意志可以得到极大程度地提升,使其心性更具韧性。

3.运用因材施教的训练模式

体育训练方法的创新,主要途径是确保体育训练的竞技性以及娱乐性得以提升,保证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还能愉悦身心,享受到运动的乐趣。此外,由于很多训练内容都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参与体育训练对于人们竞技意识、团队意识等的培养也十分有益。

4.要突出训练的主体

在革新以及发展体育训练创新方法的具体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即教练员一定要注意对于自身情绪的把控,切忌将一些消极情绪带入到训练过程之中,原因就是教练员其所处的位置很容易对于参与者产生影响,教练员消极的情绪不利于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教练员在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时也要注意避免自身情绪的干扰,即一定要保持理性的状态对训练计划进行改善。另外,教练员还要重视参与者的意见,根据其所思所想对训练方式进行优化,使体育训练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促使体育训练质量可以得到提升。

5.要突出人文操作性训练理念

人文操作性理念强调对运动员的尊严与独立的关注,关注运动员的权利,关注运动员生存状况与前途命运。人的行为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感知或信念体系的指导。例如,教练员或领导者必须按照他们的信念体系和他们要领导的运动员或人员的信念体系来认识领导工作。运动水平的提高,基础性的要求是与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相符合。为了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在进行运动训练时,不仅要符合科学规律,而且还要在追求目标与实现的过程中符合人类正常的价值规律,体现人文特征,将科学性与人文特征相结合、相统一,从而达到真与善统一的目的。人的主体性是人文的重点。人文不仅凸显了技术的灵动,而且也摆脱了“技术”对“人”的控制。在运动训练中,强调人文操作不仅能够摆脱“技术”对“人”的控制,而且还能够摆脱金钱对运动的束缚,从而达到公平竞争、弘扬体育道德、培养人性、挖掘人的潜能的目的。

五、结语

随着运动训练理念的不断进步和各大体育赛事的高、精、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体育运动训练在专项化、科学化、多样化、学生主体化等方面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在具体训练实践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差异化的训练目标,积极创新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主要举措有:准确把握政府的政策导向、突出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运动训练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