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鼎新镇幼儿园 朱海英

对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鼎新镇幼儿园 朱海英

幼儿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幼儿期更是良好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直以来,我园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幼儿园十分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目前,农村幼儿教育在地域条件、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受家长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好习惯从娃娃抓起,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幼儿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现状,对影响幼儿好习惯的因素有明晰的认识,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基于此,我对农村幼儿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农村幼儿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县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城乡学校进行了合理的布局调整。农村各学校进行“撤点并校”,大多农村学校都实施寄宿制办学。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忙于农活,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因而,祖辈就承担起对孩子的教养职责。老人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落后,对孩子更多的是溺爱,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入园时,送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许多孩子大哭大闹吵着要爸爸妈妈陪,不愿来幼儿园;吃饭时,有些孩子把不愿吃的蔬菜、肉挑出来偷偷扔到地上,有的趁老师不注意放到其他小朋友的碗里;午睡起床时,有些孩子坐在床上不主动穿衣服,老师给他穿衣裤时,甚至不知伸手、伸脚配合;有的孩子没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幼儿园里每天总有被大便污染过的幼儿内衣裤和床单等等。很多长辈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方法,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就教他们“骂要还口,打要还手。”凡此种种,幼儿园教师经常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幼儿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如果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二、农村幼儿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农村幼儿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而是受到来自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

1.家庭因素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受自身素质及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疏于监督,导致了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影响差,为孩子树起了坏榜样;二是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引导不够,训斥辱骂,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孩子对长辈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三是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长的悉心调教和关怀,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四是隔代监护家庭只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缺少心灵的沟通,加之长辈教育能力低下、方法欠佳、观念陈旧,对孩子多溺爱、少管教。长此以往,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必要的管教,最终造成孩子心理上孤独苦闷,行为上自由散漫,这些不但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而且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2.学校因素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有急功近利的做法,过分强调幼儿智育发展,忽视了良好品行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不良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由于受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了孩子德育品行的培养;二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成才观,教育方式不当,教学方法陈旧,不关心、尊重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三是个别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孩子因习惯差,屡次被教师训斥或体罚,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这样下去,孩子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加了其逆反心理。

3.社会因素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受环境的熏陶感染。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常常会腐蚀、毒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新时代的孩子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控能力、抗诱惑的能力都很差,容易造成逆反和攻击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农村幼儿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

习惯对人极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1.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亲最近的人,也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父母要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要理性分析正确对待。父母应努力创造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共同阅读、聊天游戏、外出娱乐等,让孩子在温暖愉快、情绪稳定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例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孩子每做对一件事,父母都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忌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

2.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也要按照要求去做。如: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是孩子相互模仿的对象,面对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使孩子良好的行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

3.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园共育,我们还应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跟他们谈心等。

综上所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孩子!

好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点点养成的。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所以培养孩子好习惯得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从小开始就培养他们养成人生的好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