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东

审美鉴赏与创造,即品味文章情感的维度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之一。但在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味地分析文本内容,理性的阅读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导致学生了解了文本内容,却没有体会出文本所包含的情感的现象。基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如何从品读、感受语言中,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丰富的情感,逐步学会运用语言表现美、创造美呢?本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解读文本内容,品味情感

《怀念母亲》是一篇抒情散文,节选自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情感”是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与主要线索。从文章结构来看,作者将时间紧凑的几则日记引入文章中,成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这种独特的形式来表现文章主题,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记,通过设问“作者为什幺要引入当年日记?”“为什幺把时间紧凑的日记放在一起?”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当学生朗读这些日记时,就会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自己母亲、对祖国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才会经常记日记。由于作者所处年代、生活阅历与今天的小学生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在感受作者情感方面会存在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并指导学生阅读作者的《赋得永久的悔》。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了解到作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之后他虽两次奔丧回家,但在家待的时间都很短,与母亲聚少离多。母亲在家艰辛劳作,饱尝心酸,而作者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经济不能独立。作者本想一旦将来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留给了作者无限的悔恨与悲痛。在作者看来,世界上什幺名誉、地位、幸福、荣光,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对母亲和对祖国的怀念,一直伴随作者度过在欧洲的十一年。通过背景介绍和对相关资料的了解,学生走近了作者,了解了作者,能初步体会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情感。

二、设计核心问题,品味情感

设计适切的核心问题,品味语言艺术,体验丰富情感,能有效避免简单化的“满堂问”现象,使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建构。核心问题的设计可以从重点词句的品析、情感表达的感悟、背景素材的支撑等角度入手,从阅读与表达的层面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语文素养的发展,搭建学习的“核心结构”。

1. 抓重点语句,品味情感。抓住相关语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首先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愧疚之情。如文中“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通过对以上句子的反复品读,引导学生领会母亲的离世,使作者觉得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作者心中充满遗憾和悔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领会作者因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其次体会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之情。“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作者身处异国,远离故土,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心里不断涌现出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心中自然多了一份安慰、一丝宽心、一丝甜蜜,他们是那样牢牢地烙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陪伴着作者度过那段漫长的、孤寂的岁月。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离开母亲做客他乡时的感受,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感受作者对祖国、对母亲的感情和深深的怀念。

2. 抓课后练习,品味情感。课后的练习设计是阅读学习的辅助系统,不少教师会忽略了这一部分,仅仅当作课后作业进行布置。实际上,教师在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时,如果能够将课后练习融入教学并予以落实,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怀念母亲》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据此,本课的核心问题可设计为:①初读,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句子,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整体感悟作者对母亲尤其是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②细读,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通过揣摩“频来入梦”“凄凉”“甜蜜”等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③总结,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让学生动笔抄写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三、实践运用语言,品味情感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他们学会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开展多层面的迁移与运用,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能力,提升审美与鉴赏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怀念母亲》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层面的迁移与运用,落实单元目标,升华感情。

1. 赞美母亲,懂得感恩。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母亲为自己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体会母亲养育儿女的“含辛茹苦”,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说说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通过回忆,再次重温母亲对儿女那无私的、博大的爱,再次感受母亲深厚的恩情:雨中的一把伞,夏夜里的一把扇……体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一件羊毛衫,一双小棉鞋……交织了母亲对儿女深厚的爱。通过竞夸母亲,学生懂得了母亲为儿女所付出的辛劳,懂得了从小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母亲,感谢身边所有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2. 歌颂祖国,树立自信。笔者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要契机,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畅述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然后让学生试着用手中的笔,写出、画出心中的祖国,描绘出祖国的繁荣昌盛,表现出人民的和谐欢乐,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

3. 热爱母亲,回报祖国。通过引导学生赞美母亲,歌颂祖国,让学生对自己母亲和祖国母亲由衷地产生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让学生付诸实际行动,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为母亲分忧,为身边的人服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诏安县西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