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芳

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而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在育人视角下,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通过深入探索体验音乐要素,如旋律、速度、节奏、音区、曲式结构等,以及其表现音乐意境、形象、情感的作用,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听辨记忆,提升其自主探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将音乐要素与生活元素有效融合,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品格,真正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对比分析,提升音乐审美水平

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对比分析节奏、曲调、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在特定情境中所刻画的音乐形象和表达情感的不同,由浅及深地启发、引导学生挖掘音乐要素所蕴涵的情感价值,能够助推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其形成音乐形象思维,生成音乐情感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以钢琴曲《花之歌》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中逐步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和音乐情境,把三个主题音乐分别用体现力度、节奏、旋律走向等音乐要素变化的三幅简笔画呈现。A乐段旋律优美流畅,连绵起伏,旋律走向是波浪形的,好像一片片柔美花瓣正慢慢开放。通过对比欣赏A、B两个主题乐段,学生分析得出B乐段的情绪更紧张、速度变快,大调式变成小调式,音区由高变低,好像暴风雨来临的激烈场面。相比A、B乐段,C乐段的音区变高了,比B乐段更加明亮,比A乐段速度快,情绪欢快活泼,似花儿们跳起舞唱起歌,互相鼓励战胜风雨的坚强与温暖。学生用“la”哼唱C乐段旋律,并舞动彩带来表现音区的高低、旋律的走向,使自我的生活情感在音乐中得到充实和升华。

通过对比赏析,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旋律、调式、音区、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主动挖掘出音乐要素中所蕴涵的坚强勇敢的生活品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力,提升了育人价值。

二、结合图形色彩,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为保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与目标。同时,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因此,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色彩和图形来代表不同乐器及其音色,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并提升综合审美的能力。

以管弦乐《水上音乐》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中出现的音乐要素,使用线条、颜色、图形等来表现。在听辨主奏乐器时,根据乐器的音色选择相应的图形和颜色,如选择圆形和棕色代表圆号和低沉浑厚的音色,选择三角形和红色代表小提琴及其明亮华丽的音色,选择正方形和黄色代表小号和高亢嘹亮的音色。之后,在分段欣赏过程中,按学习单的要求及时记录下音乐主题和主奏乐器分别出现的顺序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乐器及其音色的记忆和三段体曲式结构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音乐学习任务中,不断提升音乐的听辨记忆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中重复出现的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并及时记录下来,通过手、口、耳、脑结合,在深层次的体验中提高了音乐听辨记忆能力和自主探究水平,培养了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三、多元编创,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育人目标开展创造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体验音乐要素情感作用的前提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为音乐进行歌词、律动、舞蹈等多元编创,能够开发学生的灵动思维,激发创造的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其音乐素养。

以《乃哟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歌曲中重复出现的“XX X”节奏以及“do、re、mi”三个音进行编创活动,将旋律、节奏、歌词、律动相结合来进行创作。学生在编创节奏和律动的基础上进行旋律和歌词的编创,如“55 55”挥手演唱“来吧来吧”;“53 1” 伸出双手,轻轻弯腰演唱“欢迎你”……与生活元素紧密结合开展编创活动,能使音乐课堂富有动感,活灵活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培育了他们文明友善的品德素养。

此外,用符合音乐情境的歌词进行填充创编,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发展创新精神,提高创作能力。如《花之歌》的第二乐段,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的歌词内容来进行填充和创编,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合作创作歌词:“当乌云在天空翻滚,暴风雨来到了,当雨不停打在花儿身上,花儿们呼喊道,我不害怕!我要坚强!”

四、融合生活元素,培养阳光生活品格

把音乐要素与生活元素有效融合,基于培养阳光向上的生活品格来进行音乐要素的分析,通过阳光主题内容的创编、乐观精神在音乐要素中的体现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地发展。

以手风琴独奏曲《进行曲》为例,教师可运用卡纸这一简单的教具。先用折叠的卡纸模拟手风琴的风箱,随主题音乐模仿手风琴一拉一推的演奏方式,直观展现手风琴的构造和演奏特点。在第一乐段欣赏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跟着主题旋律特点模仿投篮、运球、传球的场景。如随着旋律下行,音区变高,想象篮球投入篮筐后,由高往下坠落的情境;之后的旋律呈波浪形,好似在拍打运球;最后的长音教学则引导学生体验队员之间的直线传球,培养默契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第二乐段的聆听,学生首先感受场景比篮球赛更加紧张激烈,原因是节奏变紧密了,而且运用了附点节奏,感觉步伐更加轻快。学生发挥想象力,把卡纸变成接力棒,将此乐段与接力赛相结合,把每个乐句以休止符结束音之处,作为传递给下一位队友接力棒的节点,在音乐中激发团结拼搏的精神,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第三乐段,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得舒缓,节奏变宽松,想象为中场休息的场景,并用卡纸折成扇子的形状,跟随着旋律走向感受为同伴扇扇风,送去关心慰问的温馨场面。在音乐课堂中,结合简单的道具,让学生体验和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促进学生在美育氛围中激发审美愉悦,使音乐课堂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将音乐要素的体验放在“生活情境”中,充分寻找音乐要素与生活元素的联系,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发挥音乐课的育人价值,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