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本兰

[摘 要]成功的语文课不仅有能够提升学生智商的教学内容,更有能够充分发展学生情商的教学空间,而感动就是教与学中师生情商发展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故事中感动、在评鉴语言中感动、在读写迁移中感动、在宣泄情感中感动,如此形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升华过程,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动;厚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71-02

只要是文章,总有触动我们心弦的地方。执教《天鹅的故事》前,我习惯性地翻阅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等界定天鹅品质的词不断出现。这些词将充满活力与灵性的天鹅固化成一种符号、一个标签,天鹅的美无形中被演绎成一种概念。

我认为,文学阅读应让读者一次次经历审美的体验,获得心灵的滋养,而不是搁浅在概念的沙滩上。于是,我重新展开了《天鹅的故事》的教学。

一、在走进故事中感动

《天鹅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壮观场面。

我首先揭示《天鹅的故事》的课题,强调“这个故事不是童话,而是讲述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透过题目领略文章的魂,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之后,我结合地图介绍贝加尔湖:“这个狭长形的湖泊就是贝加尔湖,故事就发生在这。这个地方气候寒冷,每到冬天,天鹅就暂时告别这里,到南方去。春天一来,它们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儿生活、繁殖。”这一番介绍,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情境感。其中,“告别”“家乡”等富有情感色彩的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联想。

老天鹅率先破冰,义无反顾,不愧为“破冰勇士”;百十来只天鹅集体破冰,场面壮观可谓惊天动地。猎人目睹了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三十年后还记忆犹新。看得出,斯杰潘老人念念不忘这些鸟儿,在他的叙述中,渗透着深沉的爱。

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地方:“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学生有的说是“老天鹅破冰的场面”,有的说是“众天鹅齐心破冰的场面”,还有的说是“天鹅破冰成功后欢呼的场面”。学生既可以借助文本语言谈,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讲,从而在回顾课文、梳理认知中走进了故事之中。

让故事说话,这样,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不再是“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等词语,而是天鹅破冰的场景,是天鹅破冰的形象。

二、在评鉴语言中感动

“老天鹅跳入你眼帘的第一个动作是什幺?”我以此作为精读的切入点,引出课文重点段:“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老天鹅破冰的第一个动作‘腾空而起,仿佛一个特写镜头,牢牢地抓住了大家的视线。这个词的作用是‘上挂下连……”我自然地启发学生联系前文思考天鹅当时的处境,认识到老天鹅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像石头似的……这一比喻句,令人感受到了那下落的冲力,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老天鹅的壮举极大地震撼了猎人的心灵,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此外,抓住“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以及“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等关键词句体悟,学生感受到了老天鹅生命的不屈与伟大力量。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品读、交流,充分让学生享受语言、享受形象、享受情感,能使语文学习“风情万种”。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理解在读写中的中介作用,在评鉴欣赏中做好读写结合的铺垫训练,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位。

而天鹅的叫声就是天鹅的语言,传达出它们的心情。课文三次描写了天鹅的叫声,每一次叫声代表了天鹅不同的心声。第一次是天鹅到来时发出的鸣叫声,清脆而婉转;第二次是它们齐心协力破冰时的“劳动号子”,有力而坚定;第三次是攻破坚冰后的欢呼声,欢快而热烈。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有利于学生涵泳语言,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在读写迁移中感动

“在老天鹅的引导下,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的工作。这又是一个什幺样的场面呢?”此设计请学生从“看到”和“听到”等方面交流自己想象的情景,为读写迁移埋下伏笔。

“当百十只天鹅都投入了破冰的工作,那只领头的老天鹅怎幺样了呢?同学们一定很牵挂它,展开我们丰富的想象,把它具体地写出来。”读写迁移,有内容的迁移、方法的迁移等,在这里主要体现为情感的迁移。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学生对老天鹅牵挂的心理,启发学生把想到的内容具体写下来。根据文本提供的语境,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下了富有个性的情景文。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学生有的写老天鹅再也没有力气了,小天鹅们排着队,有的叼着虾,有的叼着鱼,送给老天鹅吃;有的写一只天鹅用翅膀拍拍“破冰勇士”,说:“您没事吧?让我瞧瞧,伤着没有?”“破冰勇士”笑笑说:“没事儿,没事儿,我的胸脯和翅膀都是钢做的呀!”……学生把纯真美好的心愿投注于笔端,涌出了感动人心的文字。

四、在宣泄情感中感动

教师的第一教学意识,应当是“学生意识”。教师若一味地宣泄个人的情怀,一味地展示自身的风采,这绝不是智慧之举。但教师如果放弃必要的宣泄,弱化有价值的展示,那也是令人遗憾的。

课堂中,我有多次情不自禁的“独白”,如交流老天鹅破冰的场景时脱口而出:“破冰是这样的不容易,而做出这件事的,竟然是一只鸟,你不觉得它就像一位勇士吗?”

当天鹅破冰的一幕幕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时,想亲自目睹天鹅的风采成了他们热切的期盼,此时我播放录像,定格画面,学生畅所欲言。

生1:天鹅真美啊!

生2:我感觉天鹅这幺高贵,怎幺会这样破冰?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呢!

生3:刚才有同学说天鹅很高贵,它不会去破冰的。但是恰恰相反,天鹅它去破冰了。我觉得天鹅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

学生联系看到的画面和课文内容谈感受,激情澎湃。听了学生的交流,我也深受感染,不由得深情描述:“天鹅是美的。谁曾想到,它们为了生存,还需要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地拼搏。当它们展开宽阔的双翼时,多像一张张风帆,又似一支支长箭,生生不息,从远古飞到今天,又从现在奔向未来……”

教师的情感宣泄诱发了学生的情感迸发,学生的情感宣泄又激发起教师的情感迸发,回环呼应,在良性的感动中深化了教与学的内容,并逐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升华。

有一种厚重,叫作感动。语文教学中选择感动,学会感动,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播种着真善美的种子,并见证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和开花,我们将迎来累累硕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苗元江,朱晓红,龚继锋.转型与建构:积极心理学历史沿革[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空间),2009(1).

[2] 陆洛.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自我观:概念分析与实证测量[J].美中教育评论,2007(4).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