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璨璨

[摘 要]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传授更多劳动技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模仿、制作、研究、对接、归结等中完成认知构建。教师要在课堂导学、示范引领、活动布设、展示组织等环节,对学生展开技法传授,对技术点合理定位,有效落实教学措施。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技术点;定位落实

[中图分类号] G40-0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84-02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对技术点进行合理的定位,要对技术方法传播途径有更科学的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多技能训练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在具体设计和执行时,教师要在课堂导学、示范引领、实践探究、展示评价等环节渗透技法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吸纳转化中形成劳动技能。

一、课堂导学渗透技法

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课堂导入阶段有所作为,利用多种辅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技法传授的机会,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实践操作环节,在具体劳动实践中成长学科能力。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实践性更强,对劳动技法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在技法整合时,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课堂导学阶段,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内容,并适时渗透技法信息;也可以利用欣赏机会,为学生提供技法传导机会;还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观察思考,在质疑中建立技法认知。

如教学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花瓶》一课,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拿出两个别致的花瓶:这是老师亲手制作的花瓶,大家看看是用什幺材料制作的?在你的家里,有没有这些不一样的花瓶呢?学生开始观察花瓶,对其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展开议论。教师为学生做解读:做花瓶需要先准备好材料,如这纸做的花瓶,要先准备好彩纸和毛线,然后设计好花瓶的款式,在开始操作时,要用毛线和彩纸结合,搓成绳子,用胶水边粘边依次盘贴,最后是装饰一些图案,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学生结合观察经历,自然产生制作的冲动。教师顺利投放制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步骤展开具体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时对学生做出提醒,要求学生注意一些操作技法的运用。在展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评互评活动,让学生做出评选,挑选最为精彩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教师要求学生介绍操作方法和技巧,课堂学习进入良性轨道。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成功调动学生制作的热情。教师自我介绍制作过程,给学生传授一些操作技巧,让学生顺利建立操作技法基础。学生对教师的作品有更多欣赏和观察,对制作方法充满好奇,这都是重要教学契机。教师针对性做出设计,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对手工制作有浓厚兴趣,教师利用实物进行展示调度,其适合度更高,操作效果更好。

二、示范引领传授技法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手工操作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不妨利用示范操作机会,为学生传授一些操作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示范和讲解,针对学生认知盲点进行对应引导,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如在教学《小镜框》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拿出一些小镜框,让学生进行近距离观察,然后要求学生说说观察体验:这些小镜框有什幺特点?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学生开始自然观察,逐渐找到了答案。课堂反馈阶段,学生都能顺利给出解答。教师顺势布设制作任务:这些镜框中有用纸制作的镜框,非常有创意性。咱们不妨也来制作一个纸质小镜框。学生开始兴奋起来,利用纸来制作小镜框,因为材料易得,自然有学习操作的渴望。为让学生掌握制作要领,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操作,并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行动,记住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找好了材料,开始跟随教师进行相关操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实物,给学生带来观察机会,并亲自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学习和制作,将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度起来。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有更高的接受度,自然能够积极回应,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认知和体验。技术要领在实践操作中传授,相比口头讲解,其效果会更显着一些,学生能够形成真切的感知。

三、探究实践内化技法

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不是单纯的劳动,而是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教师给学生传授的技法也不能是单纯的技术,也应包含意识和思想。学习掌握劳动技术是一种能力体现,而让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建立技法探究的意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形成重要促进。在具体操作设计时,教师要对操作模式进行必要的改进,运用对比、观察、设计、制作、展示、评价等方式方法,对技术进行解析和感知,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这些技法认知。

如教学《水果拼盘》这节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水果,还有彩色的水果盘子、水果道具和一些配料,要求学生先对这些水果进行观察:我们对水果比较熟悉,这些水果也是比较常见的,在观察时,需要从形状、色彩、味道等几个角度进行关注,不妨摸一摸、闻一闻,感受水果的香甜。还可以结合生活认知,介绍一些水果的营养价值,看谁知道得更多。学生开始了互动交流,课堂学习气氛渐浓。为调动学生参与制作的热情,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水果拼盘图片,学生积极观察这些图片,产生制作的冲动。教师展开任务布设,要求学生先为自己的水果拼盘起个好听的名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拼盘,准备参与班级展示评比活动。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课堂学习气氛和谐起来。

教师为学生提供制作材料,要求学生进行技术交流,为学生做图片展示,指导学生展开实际操作,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从学生的具体表现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和组织是比较合理的,学生自然进入制作环节。

四、展示评价反馈技法

劳动创作自然会形成学习成果,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评价的机会,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激发。如果能够发动学生展开专项的技法讨论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技法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技法基础水平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教学《风筝的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拿出风筝制作样品,展示给学生,提出制作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先讨论制作程序和方法步骤,学生在多重交流中逐渐达成共识。学生进入制作活动之中,教师跟进指导。经过反复改进操作,学生风筝制作任务圆满完成。为验证风筝的功能,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分组放风筝,评选出制作最好、放飞最高的风筝。当学生回到教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让优胜者做经验介绍,对其他同学传授制作方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制作机会,并跟踪指导,确保整个制作过程顺利展开。学生集体放风筝,这是最为生动的展示活动,学生自然有更高的响应度。同时为学生提供学法交流机会,特别是让学生做典型发言,传授制作技巧和方法,将活动推向高潮。

小学生生活中有一定劳动经历,但其技法认知积累相对薄弱一些,教师要给予针对性传授,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法渗透的机会。在课堂导学阶段、示范引领阶段、活动布设阶段、展示评价阶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集中技法传导,鼓励学生做技法探索,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技法认知基础,从而为全面提升自身学科核心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