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经济危机时代为促进中部经济的崛起,国家专门出台了以加快推进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振兴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然而纲要的实施离不开人才战略的支撑,人才培养教育先行,河南高等教育必须通过改革与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河南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人才能力需求为着眼点,以实践能力培养与塑成为诉求点,全面加强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革,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而影响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281-02

河南省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在学科建设水平、招生数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式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但是在河南省高校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诸如学科建设滞后、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下滑等问题的出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2012年4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教高[2012]4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文件精神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确了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

一、解析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型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机械、食品及饮料、建材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2011年河南省工业增加值为14401.7亿元。同时河南也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1108.5亿斤,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河南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素质、社会事业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后经济危机时代河南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河南省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的构想,并且在2012年经国务院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它为未来2012-2020年河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原经济区规划》中“两不三新”的思想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一个政策亮点,这为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了方向。纲要中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纲要明确提出河南省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于原有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分布不均等问题。因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原有的落后产业进行升级优化。一方面要建设先进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还要巩固发展战略基础产业,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形成以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基石的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其次,纲要明确提出河南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化是以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但是在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河南省的工业化要按照优质、高效发展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同时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最后,纲要中提出河南省要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为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新兴领域开展研究并及时转化为社会成果。当前的新兴行业主要集中在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他们将是未来河南省产业发展的重点。

二、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截止到2011年河南省有117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本科47所,高职高专70所,成人高等学校14所,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一级省(部)级重点学科89个,二级省(部)级重点学科179个。2011年河南省依托河南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这是河南省依托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现有包括河南大学的河南省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省级重点实验室48个。

2.中原经济建设条件下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①学科专业结构与现实行业人才需求脱节。2011年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发现,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需求比较旺盛的学科为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农学等。专科毕业生需求比较旺盛的专业为轻纺食品、水利、交通运输等。并且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实施,新型工业化将成为未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42.2%增加到2011的年的61.2%,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此外,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从上述现实情况可以看出,河南省经济的发展急需理、工、农学类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从2011年河南省研究生分学科在校生数量统计中可以看出,2011年研究生在校生为30908人,比2010年增加了6.5%,但是理学在校人数为3754人,比2010年反倒下降了0.4%。工学在校人数8004人,占研究生各学科在校生总数的25%。农学在校学生人数为1440人,占研究生各学科在校生总数的4.65%。这一在校学生学科专业结构与未来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存在着一定的矛盾。②专业设置缺乏河南区域特色,专业建设水平较低。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河南省农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实现“三化”,其中之一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却无法保证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据河南省教育厅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农学专业毕业研究生仅为382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4.31%,比2010年农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少40人。这种学科人才培养规模不利于改善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当前河南省正在积极引导转移资本投向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研发及推广、生态农业和环保型农业的开发,但是没有相应专业人才作为基础就很难实现这样的转变。

三、中原经济建设条件下河南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策略

1.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发展河南高校学科专业。河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为出发点,不断扩大理学和工学的学科建设规模,提升专业建设水准,特别是涉及到装备制造、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学科专业建设,为河南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加大涉农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力度,不断扩大涉农学科专业的培养规模,努力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保证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河南省传统农业产业优势的保持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河南省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要能超前地认识到社会人才的需求,对当前涉及到的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积极筹备与建设,确保未来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优合度。在微观上河南省高校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社会需求是学科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出发点,在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突出超前性和针对性。超前性要求专业开设的课程要能体现职业的最新技术和思想;能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要求,代表了职业特征和典型性能力素质诉求。

2.河南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差异化和应用性,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的实施,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是适应这一需求变化的正确选择。专业的应用性强,培养的人才就能较快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高校应当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积极开办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支柱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使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时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河南省传统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侧重于学科型、研究型建设,但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各个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而河南省高校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层次性。要在充分调查河南省各个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确定各个产业对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和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区分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通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化,形成不同层次人才的优势。

3.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要抓好特色重点学科和专业,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专业。在高校建设中学科是龙头,专业是基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河南省高等学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建设自身的特色学科与重点专业,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河南省高等学校要从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的现实出发结合自身特色学科与重点专业的建设,充分调查分析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需求,明确其所对应的学科专业,结合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集中力量重点发展自身的特色学科和重点专业,从而形成高等学校发展的学科竞争优势。高等学校通过特色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建设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塑造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的职能。

此外,河南省高校要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专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河南省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2010年教育部批准设置了140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新专业,包括了“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等涉及到网络技术的专业。因而,河南省高等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要积极稳妥扎实地根据新兴产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现实条件,申请设置新兴学科和专业,为河南省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地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BD/OL].(2011-10-07).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0/07/c_122125251_3.htm.

[2]孙俊杰.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2).

[3]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4]Marshall A.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1920:1890.

[5]Scitovsky.t.,1954,“two concept of external econom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2,pp.70-82,reprinted in arrow and scitovsky,196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SJGLX289)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洪涛(1978.6-),男,国名经济学硕士,讲师,商丘工学院教务处科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