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娟 蒙丽莎 梁楚晗 农雁淇 张秀娜

摘要: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了解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并构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手机媒体;高校思政工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48-02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1]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手机媒体所具有的便捷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性,它的时尚、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研究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把握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探索构建手机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模式,对提升思政工作教育的效果和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

笔者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90.4%。

1.手机媒体已经在我校大学生中广泛普及。我校大学生手机持有率为96.02%,其中73.4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生活必需品,96.68%的大学生每天经常携带手机。

2.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中,存在各类问题。如手机消费偏高、开机时间长、手机上网使用率高但用于学习较少等。调查显示,我校近七成的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在600~800元之间,其中近五成(46.46%)同学拥有的手机价位高于一千元,月消费超过50元/月的占50.1%。

我校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手机不离身,即使是上课或是休息时间,手机都是处于不关机状态,每天开机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占79.64%。大学生用的手机中,有99.55%可以用来上网,近89.38%的大学生会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大学生手机上网动机也各不相同,33.41%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获取信息,35.4%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是为了休闲娱乐,使用手机交际沟通的大学生为21.24%,仅有3.54%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是为了方便学习。对“在上课时是否使用过手机”的调查中,有37.17%的大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58.41%的大学生偶尔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只有4.42%的大学生从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媒体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手机媒体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李长春同志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手机媒体在我校大学生中普及率高、使用率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手机媒体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

1.手机媒体有助于丰富思政工作载体。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使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2]手机媒体所具备的传播功能使它具备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条件。我校大学生广泛拥有并使用手机媒体,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利用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群众基础,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机媒体这一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展育人空间。

2.手机媒体有助于更新思政工作的工作理念。目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灌输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地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者必须及时更新工作理念,积极利用手机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手机媒体不仅解决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问题,也解决了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上网条件、上网时间、上网地点的限制,利用手机媒体,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增强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且更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改善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手机媒体有助于拓展思政工作的时空。突尼斯的媒介理论指出,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手机从缩短传播双方的空间距离、偏重语音通话的媒介演变为开始彻底重新构建受众的时间和空间媒介。[3]手机媒体在大众化和平民化发展过程中,携带方便、使用便捷、传播迅速、可以随身随时在线,能最大程度利用大学生的零散时间开展思政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说教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思政工作的限制。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在教室、办公室等实体场所、实体情境中开展,而且可以在手机媒体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中开展,手机媒体为师生搭建了一个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平台,即使是下班或是出差,各类信息能通过手机网络即时传播与分享,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积极互动,有效地拓展了思政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三、高校构建手机媒体的思政工作新模式

1.提升思政工作者使用手机媒体的能力。当下,手机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工具。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微博、微信、QQ等功能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也适应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新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使用手机媒体的能力。一是要有意识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技术产品,紧跟时代步伐;二是要努力认识、掌握并善于运用手机媒体的各项应用功能,善于用大学生喜欢的流行语进行思想引导,提高其在日常思政工作中的使用频率和使用质量。如使用微博与学生建立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通过微博的“评论”功能深化交流,可以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在使用微信、QQ等及时交流工具时,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有效结合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等。

2.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展开思政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4]面对新时期手机媒体在青年大学生的广泛使用,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等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这一现状,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主动并充分利用手机媒体这一平台开展思政工作。调查中发现,78.78%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利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1.86%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利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88.94%的大学生愿意利用短信、微博等形式与老师互动。思政工作者开展工作中,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日常生活的各类问题等,利用手机媒体的短信、微博、手机报等功能形式,通过教育与宣传、文字与图像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思政工作。

3.利用手机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团中央在2009年初提出,要“依托新媒体丰富团工作的手段和载体。适应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网上互动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系统、手机短信、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联系、服务青年,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凝聚;探索通过新媒体对青年进行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归纳总结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动员青年的模式”。[5]充分发挥手机媒体这一新平台的新作用、新功能,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渠道,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开展。目前我校广泛推广的手机易班,以学生班级或社团等学生组织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通过安装客户端,随时可以接收校园新闻、参与热门话题、活动投票等;此外,我校的微信公众号“大医广场”也设计和组织了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机媒体文化活动,它的学习、资讯、生活、娱乐等板块都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参与。精彩纷呈的手机媒体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使大学生们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而且也使对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4.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媒体。手机媒体的使用能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但一些自我约束与辨别能力差的大学生也容易受到手机媒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手机媒体,形成良好的手机媒体素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媒体,规范使用手机媒体的行为,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认知,帮助他们在遇到手机媒体所传播的不良信息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玉新.试析手机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5).

[3]胡华强.手机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中发【2004】16号.

[5]中国青年报.团中央集体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对青年影响[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2/07/content_

2530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