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

摘要:文章以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通过典型实践活动,从六个设计环节具体阐述基于网络综合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37-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要把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将课堂中心转向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笔者以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具体阐述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公共基础课(必修),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要求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早已无孔不入,利用好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发布任务—话题讨论—教师反馈—课内实践—效果反馈—课外延伸六个设计环节具体阐述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在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具体运用,详见图1。

1.发布课程通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前准备任务,并在线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事件回顾,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探究教材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并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

2.话题讨论。学生按照课前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体会在课程讨论区发布话题,并参与多个话题的讨论,启发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超越已有知识的局限,进而衍生出新的更加成熟的观点。

3.教师反馈。教师利用在线答疑,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并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逐步引出本堂课内容。

4.课内实践。按照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利用教材内容进行任务设计,可以运用辩论、演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主题参观等多种形式深化课程内容,解决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5.效果反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有针对性的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讨论,由教师发布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参与讨论,搭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网上作业和在线评价的形式,快速、准确、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播和课堂的延伸。

6.课外延伸。利用易班等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的网站,发布近日热点新闻,通过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信息传播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探究,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实施效果反思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使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能够将个性化学习理念应用在翻转课堂中,有利于学生按个人的学习风格和爱好完成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因材施教。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挑战和需要反思的地方。(1)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支撑。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作为支撑。以高职《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为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平台相对单一。该课程主要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依托,通过既有的课程模块和菜单,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而对于学习行为跟踪和内容推荐等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却很薄弱。因此,构建智能化、多方位、多功能的学习平台对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2)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而翻转课堂教学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主要由学生课前通过学习资源等完成;知识内化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当老师走下讲台,从内容的讲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时,课堂就会变成一个以学生为焦点的学习中心。(3)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量。众所周知,个性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根据学习者的兴趣、认知能力、学习风格等要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策略、内容等,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这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方式的掌握、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如课前自主学习、话题讨论的主动性、项目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主动性、信息再加工的辨别性、知识内化的系统性等,都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效进行翻转学习的关键。(4)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虽是辅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在教学模式的推动中却是重要的推动者。较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课件制作上。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有能力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征等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设计,如制作微课程资源、专题教学资源、学习卡等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同时,适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深化知识点,并做出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5)密切的师生关系。由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时间。当进入学习情境时,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建立密切的关系。通过互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学生意识到他们希望从老师那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6)翻转课堂的深入和延续。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撰写的《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一书中指出,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能够更强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引导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是提高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结语

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推动教育教学和学习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翻转课堂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必须不断地改进实践,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自己的翻转策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不光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还应该循序渐进地建立资源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从真正意义上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疏通和分析,因地制宜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地探索、总结、升华,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06).

[2]李建苹,吴南中.基于翻转理念的高职课程学习变革:现实诉求与推进策略[J].继续教育,2015,(10).

[3]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0.

[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徐进.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

[6]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学习:如何更好的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7]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