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涵

摘要:在当前社会文化生活中,亚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文化群体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两者相依相存。怎样发挥亚文化的优势与便捷,引导大学生群体吸纳其健康积极的部分,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亚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1-0045-02

一、前言:亚文化概述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存在的概念,是片面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流文化或全面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地区或某一集体所独有的见解。早在1950年大卫·雷斯曼就指出大众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别,并且将亚文化释义为具有侵略性的力量。亚文化正日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其正在悄悄地潜入大学校园,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也在潜移默化地被消解。亚文化作为当今时代出现的新潮事物,其存在有利有弊,一定程度上作用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娱乐方式,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消解表现

1.对理想信念的消解。亚文化引发的新概念、新潮流等对高校大学生原本拥有的相对稳固的价值观念造成很大的冲击,一些亚文化的不利方面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具有颠覆主流意识信念的危害,导致多年教育培养的正确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被改变。例如,一些学生受“韩流”的影响,成为了“棒子粉”、“哈韩族”,典型的偶像亚文化,使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理想信念动摇。特别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手段呈现多样性、即时性、开放性,极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现实社会新闻的重要途径,成为学生传播信息、宣泄情感的重要平台。“网络亚文化”以其神奇的魔力感染着一批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渠道,信息发布者没有时间、空间、身份的约束,甚至有个别者在网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淡化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约束,恣意发表错误的言论、观点,将网络人生与现实生活脱离,必然会走向消极。一些不法分子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传播不良信息,败坏校园风气,高校学生生活经历中得来的知识和经验较为浅薄,易受不良信息的感染,产生不健康的价值观念,不利于成长成才。

2.对诚信道德的消解。有害思想的侵入腐蚀,道德底线崩溃,“奢靡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过客心理”等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不利影响,社会道德约束日益边缘化,一些亚文化的负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大学生的内心,以利益为目标的各种经济模式的存在,影响他们原本正确的道德观念,导致他们的道德水平日益下滑。作为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实践经验短缺,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诱导。例如,最近正流行的“裸贷”、“网贷”等正在危害着大学生群体,他们用自己身体的隐私去赚钱,道德与法律都抛之脑后。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3.对新型人际关系的消解。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宅男”、“宅女”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足不出户”,现实生活与理想世界的极大反差让一些学生造成内心的无所适从。在自媒体的影响下,极端的个人本位主义不断滋生蔓延,集体观念淡化。很多人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手机、网聊、刷微博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少,人际情感日益淡然,大溪地文化公益广告“放下手机世界更精彩”就很深刻地将这个问题情景再现。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个性较强,极端自我主义,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主动性,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现象对一些学生来说,会产生难以解除的心理问题。

4.对敬业精神的消解。“网红”文化的出现,让很多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暴富”,简单的直播就能赚得大量的利润,这种便捷的“工作”方式,在“泡沫式”的成效下,简简单单赚钱,削弱了原本应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观。一些学生若不能正确的对这个社会有了解和认知,就不能对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和人格的完善,网络环境下认为可以效仿这些“明星”,不利于学生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当前高校亟待重视的工作之一,就业是学生个人追求理想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社会需要的结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碰壁,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塑路径研究

1.依托新媒体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服务功能。首先,以新媒体为载体,举办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主题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竞赛、知识讲座等各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活动,有创意、有突破才能更加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利用新媒体载体来学习知识、技能上来,其次,利用QQ、微信、微博、MSN、校园广播等新媒体资源,深入细致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摸底调查,以沟通疏导为主线,正视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以防消极亚文化的发酵。最后,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确对待亚文化的存在,亚文化不是“洪水猛兽”,我们要区别对待,积极引导大学生接触、认识、学习其积极的一面,为我所用,同时坚决杜绝消极的亚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2.创新校园精神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重点,在当前社会文化多种多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果要走在时代发展前列,就必须坚持不断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对校园文化进行优化重组。校园精神文化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精神文化环境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不断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1]

3.加强学习,深入了解亚文化的利弊,懂得“扬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极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多种文化并存,对大学生的方方面面都起着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个别文化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例如,“网络红人”、“网络直播”井喷式发展、大行其道,有些节目质量较低,同质化严重,大部分是以牟取利益为目的。但是,“网络直播”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90”后带领的一场独树一帜的文化盛宴——“直播界春晚”不仅是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的一次抗衡,更是新生网络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次交锋,让观众朋友们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诱惑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新生文化都是依附于社会主流文化而产生的,亚文化亦是如此,相对于其他文化,它更具有显明的时代烙印,具有其独特的背景特点。多元价值背景下,价值教育需要向培育价值理性和捍卫客观的价值秩序,以及促进价值分享和价值对话方向转变。这不但是捍卫价值教育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捍卫多元价值社会存在的需要。[2]

4.通过社会实践,强化自身人格素养。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加大对于文化的认识力度,深入了解亚文化的利弊好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人格素养,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发展特色培养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人生理想,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好学生社团等平台建设,让学生们了解国情、接触社会,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人格意识,懂得正确的认识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要重视发展的规律性,亚文化的存并不威胁人类生活状态,而个人取舍是影响对于亚文化的正确辨别、认识的重要标准,所以要不断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结论

大学生正是积极接受、吸取文化的黄金时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欲,一切次文化都有可能成为关注焦点。但在对待这些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各种文化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受到认知、阅历、经验所限,不能全面地看待、认识,更无法带着发展、长久的眼光去学习、深入研究,容易被各种鲜亮的“包装”所迷惑,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要不断的从自身出发,掌握学习的方法,不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过社会实践本身强化自己的人格素质,践行行动本身,提高待人处事的标准,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融合积极向上的文化方向,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始终坚持较高标准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向上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