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芳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此教学法的特点是,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近年来,项目教学法也被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所借鉴,用以增强学生技能,提高课堂效益。在项目教学活动中,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学的依据由课本转变为项目。由于课堂中心和教学依据的变化,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转换,这种转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018-02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职业学校教师所采用。要想运用好项目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益,首先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理念,具备多种素质。

一、教师需要具备多角度的能力

项目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厚的知识经验,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量身定做“项目”。在课堂中,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虚拟情境或项目任务,展开教学活动,获得知识经验。课前,教师要重视“首因效应”的发挥,精心设计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课中,抓住知识点创设“项目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课后,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为学生再创一个意犹未尽的思维空间。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能否成功地创设一系列情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

1.正确导向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项目课程的课堂相对比较“松散”。因为在这种课堂上,学生要自己动手完成“项目”,必然会遇到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讨论,需要相互合作完成操作。但这种“松散”是形散而神不散。如何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不散?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深钻教材,把握学生,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防止他们思维漫无边际地“发散”。

2.实践新的教学模式的能力。项目课程是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模式,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地和空间,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也随之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调控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项目,因材施教,优化教学。

(三)拓展知识的能力

项目课程本身就是在模拟生产生活的场景,把概念知识融入“生活项目”,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所以仅依据课本,以本教本,已不能适应项目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把封闭的课堂延伸向开放的社会,以灵活丰富的课程资源,锻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具备拓展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换

在项目教学中,搞“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旧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学会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转化为学习活动中的平等的首席。

首先,教师要当好“参与者”与“引导者”。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面对问题,师生同是学习者、探索者,地位是平等的。但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要高于学生,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分享感情和想法,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因势利导:导标、导趣、导习惯、导方法、导实践、导评估,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智慧,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

其次,教师应当好“幕后者”与“协助者”,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时掌握课堂动态,考虑相应对策,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把学生推到前台做“主角”,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体。当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时,积极协助学生排忧解难。当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完成操作时,教师则应退回到“幕后”,默默关注课堂动态。这不仅是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内心的呼唤。

最后,教师要当好“观众”和“拉拉队”。学生做“主角”,教师不但要当好“幕后者”,还要当个有心的“观众”,静静地、投入地欣赏学生的发挥和创造。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观众”面前,一定会更加勇敢地展示自己,更加自信地完成各种实践操作。教师还要当好“拉拉队”,把鼓励和信任及时传达给学生。

三、教师要做到几个“学会”

首先,教师要“学会”微笑。教育的前提是学生要有愉悦的学习心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愉悦的情绪,不仅能使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无穷的快乐,还能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的微笑,能拉拢师生间的距离,愉悦学生的心态,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当教师检查学生的作品时,微笑会让他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互动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而难以完成规定的操作时,教师的微笑对他是一种激励;当学生因犯了错而惴惴不安、手足无措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谅解;当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一个高难度的“任务”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奖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微笑会给他以信心和力量……教师的微笑越多,学生就会越显得活泼可爱,课堂教学就会越“活”,目标达成率也会越高。

其次,教师要“学会”鼓励、赞赏。“教师要带着鼓励与赞赏走向学生,多一句赞美,多一个人才。”使学生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引导学生肯定自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搞“活”课堂教学持久不变的灵丹妙药。

最后,教师要“学会”放弃。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应变化中的学生,是否适应变化中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放弃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法,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严师出高徒”的陈旧观念,放弃“一言堂”,激励“群言堂”、“争鸣堂”、“畅想堂”。

采用项目教学法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共识,而任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教师的变革。因此,我们要让项目教学法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推动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吕忠宝.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科技信息北京,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