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法明 杜庆波

摘要: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精准度的重要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与技术链上游企业群合作,采用资源协同、互利共生的建设模式;然后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采用混编师资团队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专业技能保鲜;借鉴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服务学生培养。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23-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中的实训可以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两类[1],所谓生产性实训是指通过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生产性过程,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案例为基础,从校企合作模式、师资培养、学生培养三个核心要素出发,探讨通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二、资源协同、服务导向的合作模式

1.合作对象的选择。在校企合作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专业对处于技术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诉求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不同的诉求,在整合上游企业在合作育人方面的优势和下游企业在合作就业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与技术链上游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服务,为专业群提供实训基地、混编师资、创新平台和就业市场”的合作模式。通信专业的技术链上游企业主要是通信设备制造类企业,为整个通信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和设备,比如华为、中兴、烽火等。联合上游企业,尤其是与专门负责人力培训的企业大学合作[3],依托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工程应用等业务,使实训基地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其集聚效应能不断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下游企业主要是通信工程建设和维护企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借助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已经熟悉其生产技术和设备,成为下游企业最佳的人力来源,降低了其岗前培训的成本。

2.生产类型的选择。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主要体现在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生产类型,首先需要考虑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通信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主要包含通信设备研发制造、通信工程建设、电信运营和网络维护四大类,其中网络维护和工程建设是高职通信毕业生就业的主方向。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快,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要求高,员工培训需求量较大。因此,通信专业选择社会服务作为主要生产类型,面向通信行业开展产品技术的认证和培训。

3.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完成校企合作从单向需求型向资源协同型的转变,推动合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的关键。南信院基于合作动力分析,提出校企共建“资源协同体”,即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院校与企业,以“协同增值、利益共享”为目标,将人力、设备、技术、技能标准、培训教育等资源以植入、互换、共用等方式协同,组成兼具教育、培训、研发等功能的有机整体。通过“协同体”的运营,建立起利益纽带,达成校企持久、有效、可发展的合作。

实训基地先后与中兴通讯学院、江苏联通、江苏省通管局合作,融合校企双方资源,建成“中兴通讯客户培训中心”、“中兴电信学院”、“江苏联通宽带接入技术培训基地”、“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四个不同类型的资源协同体。以技能鉴定基地为依托,共同开发鉴定新工种、鉴定标准和培训教材,并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解决“双证书”的有效性问题;以联通培训基地为依托,由企业提供最新生产设备,打造企业级实训环境,解决实训设备与技术发展同步更新问题;以中兴客户培训中心为依托,由企业提供业务、技术和设备,共同开展企业员工和学生培训,培训收益共享,解决企业合作动力问题;以电信学院为依托,共组混编师资团队,解决双师型教师技能难以“保鲜”的问题。

三、设备协同、校企共建的实训室建设模式

实训设备的可持续更新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功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找到校企共同利益点,激发企业的合作动力。南信院与中兴通讯学院合作,共建中兴通讯客户培训中心和中兴电信学院,以业务协同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保障,共同开展客户培训、学历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等工作。实训基地先后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上万名客户提供接入、传输、移动等六个方向的技术培训。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客户培训的需求,企业以准捐赠的形式自愿投入通信实训设备,校企共同建成和更新了PTN、OTN等12个实训室、4个创新创业研究室、1个全网仿真实训平台。企业每年更新部分实训设备,保证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与现网同步更新,支持师生开展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活动。

四、人力协同、校企混编的师资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南信院以中兴电信学院为依托、以公司化管理为手段,校企共建“混编师资团队”。所谓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是指依托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让校企人员在同一团队中融合发展,共同承担项目任务,同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实现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混编师资将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合在同一个团队中,共同承担学历教育、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业务,共同接受企业化的管理、培养、考核和分配,让团队每位成员都集教师、培训师、工程师为一体,并保证每年服务工程现场的时间不低于3个月,解决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保鲜”和兼职教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等问题。这一模式为高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并以人力资源结合的方式保障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有效性。

五、课程协同、校企共育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毕业生持续跟踪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满意度较低,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差别较大,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大学相比高校具有“职业化”的培养目标、实用化的课程体系,配备专家型的课程开发团队[4]。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需要引入企业的设备、技术、业务和师资,更重要的是将企业资源内化为教学资源,服务学生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实训基地在实践课程优化上,以中兴电信学院混编师资团队为主体,借鉴中兴通讯学院培训课程,引入工程维护案例,开发贴近工程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训教材。实训基地依托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建的技能鉴定基地,面向学生和从业人员开展线务员、通信勘察设计员技能鉴定工作,每年为600余名学生开展技能鉴定,共同开发光纤通信机务员鉴定标准,并把技能鉴定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

六、结论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实训设备持续更新的重要途径。不同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在分析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自身特点,选择对口的合作企业,探索利益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和培训中形成共建、共享、共育的合作机制,才能保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7):19-21.

[2]周劲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107-109.

[3]徐胤莉,王红梅.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的桥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58-160.

[4]杜庆波.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新途径[J].教育探索,2008,(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