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

摘要:全英文的普通物理课是理工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一年级新生常常会遇到的必修课,对将来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作者通过数年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了因为中外教学环境差异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造成学习困难学生比例偏大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全英文教学;普通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338-03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全国范围内有近千个本科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其中与英语国家高校的合作办学占了大约70%的招生规模[2]。因此很多高校理工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修习全英文的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就成了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用英文授课的非语言类课程,所以他们对一年级全英文基础课的适应程度和养成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然而这种办学模式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大一学生进行全英文的理科基础课教学,从全国范围来看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针对中国学生的全英文物理基础课教学的探讨性论文就寥寥无几[3-5],虽然都很有借鉴意义,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难言有成熟可靠的经验可用。而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思路往往是尽量复制国外大学针对国际学生的授课模式,但国内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与国外大学并不完全相同[6],从而会导致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笔者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的项目每年招收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四个方向共计近300名学生[7]。这些学生在校的第一年必须要通过全英文的普通物理与高等数学两门课程的考试才能继续第二年的学习。然而有相当比例的大一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非常吃力。以笔者任教的全英文普通物理课为例,尽管试题的难度显著低于为一般工科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课难度,但是仍然有四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最终分数低于60分,远高于大学物理的不及格率(一般低于10%)。所幸外方规定的及格线是40分,但是低分比例过大仍然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差。

笔者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及与学生的交流,对上述问题的表象和原因有所体会,并且进行了反思。这里分别列举几个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问题,以及思考得出的对策。

二、课堂教学

最明显的问题是部分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低下,学习效果特别差。尤其是跟中文授课的教学班对比,占比明显更大。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其直接原因是学生的英语能力参差不齐,课堂授课的难易程度和语速难以兼顾英语能力相差悬殊的学生。而在国内大学的环境中,一开始听课效果差的学生往往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养成旷课等不良学习习惯。

笔者通过对利兹大学国际学生一年级(foundation year)物理课的观察以及和外方教师的交流发现,在利兹大学类似的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去英国留学的学生英文水平总体上要高一些,另外国外留学的压力也使得旷课等不良习惯不容易形成。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简单照搬外国大学对国际留学生的教学经验,而应该针对国内大学的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来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

笔者也同时担任一部分学生的个人导师(personal tutor),与数十名学生定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通过学生的反馈,也包括从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途径获得的信息,可以发现几条规律:(1)学习困难的学生物理基础并不差,在调查中81%的学习困难学生自认为中学物理学习状况属于“中等”或“较好”。(2)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调查中38%的学习困难学生自认为英语基础“较差”,并且无人认为自己英语基础“较好”。(3)放弃听课开始于第一学期后半段开始讲授超出高中物理范围的知识时。一旦开始听不懂,就很容易失去信心,放弃听课。(4)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解答例题时,学习困难学生大部分根本就没有动笔做。(5)他们在考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阅读和理解用英文表达的题目。假如能读懂题目则解题得分的概率会大大增加。(6)他们中大部分购买了英文版教材,比例与全部学生中购买教材的比例大体一致。但是很少读教材。

基于以上的了解,笔者开始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其目的是设法阻断学生听不懂—不想听—不想上课的恶性循环。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在课堂上增加强制性的互动。强制性非常重要,必须强制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小幅调整课堂教学难度,以一到两个星期为周期,使听课难度进行简单—有趣—较难的循环: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定期给听课困难的学生补充信心。

3.适当增加平时练习题。从学生的直接反馈来看,这些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因为每年考试题目的难度差别,在成绩上的体现尚不明显。

三、电子邮件和网站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西方学生的习惯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并不习惯登录电子邮箱,有时甚至连浏览网站查找信息也嫌麻烦。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一些教学环节必须依照外方大学的标准,使用对方的网络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网站的操作,主动寻找有用信息。但是很多学生在这方面非常不适应,特别是英文网站增加了操作难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课程的教学。

比如,很多重要的通知,包括发放作业题目、复习资料等,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传达,然而有极少数学生在第一个学期结束时仍然表示从未登录过其利兹大学的电子邮箱。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第二个学期他们中仍然只有不到一半能够每周查阅邮件。又比如物理课的实验报告提交必须通过利兹大学的网络系统上传,然而有少量学生不能正确地按网页的提示完成多个步骤的上传任务。

这个问题是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会按照外方的管理要求,强制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甚至日常管理上使用外方大学的各种系统,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习惯国外大学的工作方式。这当然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是让学生一进校就进入一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并且操作并不友善的界面,是否一定合适,的确有待商榷。笔者的看法是,国外大学的网络环境对于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大学生来说并不难适应,所以或许并不需要在大学一年级就急于让他们进入[8]。反而这种文化和习惯差异的冲击对大一新生而言可能会影响到课程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当然,这涉及中方和外方之间的协议和规则,并不方便轻易改变。所幸的是学生一般在一两个学期内能够适应过来。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点,重要的事项尽量在课堂上交代清楚,有时需要反复强调,也不要太依赖和相信通过电子邮件的通知。

四、教材

课程内容的设置也需要探讨。其一是难易程度的把握:考虑到使用英语对学生造成的学习障碍,课程难度需要低于欧美大学的普通物理课难度。而适合这样难度的教材非常稀缺,同时选择实验题目也有一定挑战。我们采取的低难度教材有各种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练习题等,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9]。倘若增加知识点和提高难度,会受到一部分学生欢迎,但同时会使得另一部分学生更难融入学习之中。其二是专业的需求:学生和项目负责人都希望物理课能够更加侧重于将来可能用到的知识,尤其是不同工科专业侧重于一些特定的物理学分支。但是目前的教学内容还来自不分专业的普通物理课程,所以在内容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以上关于课程内容的问题也存在于数学甚至英语这样的基础课程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一般是由外方负责,中方教学人员也参与制定。所以关于课程内容的改进,需要与外方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高年级专业课教师密切沟通,同时任课教师也需要更加广泛地调研各种英文教材。笔者估计对于课程内容的重大改进需要以持续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此之前,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微调,也可以加入少量教材以外的内容。

五、结束语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全英文教学,特别是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关键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成功进入和适应一个全新的、仿造外国大学的学习环境,任课教师必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优化改进的探索。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都来自中外大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差别。大一新生接触到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和西方式的教学方式,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影响到学习效果也是预计之中的。而任课老师则需要主动帮助学生进行缓冲,在中国式的高中学习和西方式的大学学习之间建立一个过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EB/OL].

http://www.crs.jsj.edu.cn/aproval/orglists/2

[2]洪煜,钟秉林,刘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1):29-38.

[3]高丽,孟召霞,何为凯.大学物理全英文教学的教学模式实践和探讨[J].物理与工程,2017,27(S1):117-119.

[4]王豆豆,张涛,炎正馨,杨静.结合专业特色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以中外合作办学班为试点[J].物理通报,2018,(08):13-15+20.

[5]张伦,郭三栋,沈玲.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全英文教学模式初探[J].大学物理实验,2018,31(02):138-142.

[6]向宁静,郑修林,聂政良,谢淑梅.中外大学物理教育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8):147-151.

[7]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学院简介.https://leeds.swjtu.edu.cn/xygk1/xyjj.htm,2018-12-09.

[8]刘玉颖,吕洪凤,桑红毅,焦群英,许廷武.“互联网+教育”下的大学物理全英文课程创新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8,28(S1):27-32.

[9]Physics,3rd edition,by K.Dobson,D.Grace and D.Lovett,published by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Limited (UK) 2008,ISBN-13 978-0-00-726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