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教育阵地上高高飘扬的红旗,是树立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特征,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科学渐进规划,构建“支撑端——红色之窗”“运行端——红色之旅”“辐射端——红色之队”三端发力体系,聚焦学而信、信而行、行而立三个层级目标,围绕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同辈育人,形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三端三级三育人”工作法,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度”的多维共进。

[关键词]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法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上海健康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00后大学生党史自主学习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2021SZ014)

[作者简介] 倪扬扬(1991—),女,浙江乐清人,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5-0172-04 [收稿日期] 2022-08-26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党在特定年代的精神产物,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最好的教科书[1]。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代,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大学生对党的历史是否了解、对党的感情是否深厚、对党的事业是否关心,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与长远发展。以党史为载体对新时代青年进行多视角、系统化、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进新时代青年增强历史定力,培养历史思维,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担负历史使命的意识和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2]。因此,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大学生铭记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3]。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在“常”和“长”上下功夫。“常态化”意味着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教育的日常,“长效化”意味着要坚持效果导向,确保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不断转化为实干奋进的行动力量。通过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科学渐进规划,构建“支撑端——红色之窗”“运行端——红色之旅”“辐射端——红色之队”三端发力体系,聚焦学而信、信而行、行而立三个层级目标,围绕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同辈育人,形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三端三级三育人”工作法,助力大学生在“认知—感悟—内化—践行”的过程中汲取党史力量。

一、工作背景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中渗透度不够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渠道单一导致学习兴趣不足

当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在网络和新媒体的浸染下,“00后”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极强,具有思维活跃、喜欢追求新颖等特点,而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满堂灌”的课堂讲授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短暂式、表面化学习导致学习“浮”与“浅”

历史的学习教育同历史本身一样,是一个不断展开的渐进式过程。虽然目前党史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多采用短期集中学习或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很多大学生在学习党的历史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行动实践性,导致大学生党史学习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三)奉行专业至上导致学习氛围不浓

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中,对于党史的关注程度不够,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够了。久而久之,大学生党史学习的氛围逐渐不浓厚。

二、具体方法与实践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有历史责任感和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5]。这就要求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库,以史育人、以史赋能[6],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青年,使之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的主渠道。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三端三级三育人”工作法,以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核心目标,采用“三端三级三育人”组织架构模式,探索形成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如图1所示。通过打造“红色之窗”,开辟“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实现教育渠道的有效延伸;构建“红色之旅”,创设阶梯渐进式系统化培育体系,实现学信行立的层级目标;建立“红色之队”,形成以学生党员为中心的辐射源,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不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中的渗透作用,助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度”的多维共进。

(一)网络育人构成支撑端:打造“红色之窗”,开辟“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实现教育渠道的有效延伸

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打造“红色之窗”党史文化传播平台。通过对党史文化教育资源的实时传播与共享,分别以时间、地点、人物、精神为主线,设立“那年今日”“红色地标”“时代脊梁”“中国精神”宣传板块,进行正面宣传引导。那年今日: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历史上的今天所发生的大事件,铭记历史,不忘奋斗初心;红色地标:以地点为线索,聚焦历史上伟大战役、伟大革命发生的地点,引导学生党员走进红色地标,追寻红色记忆;时代脊梁:以人物为线索,搜集不同时代具有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人物事迹,弘扬楷模精神,凝聚榜样力量;中国精神:以中国精神为引领,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一系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方面,“红色之窗”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辅助性作用,采用图、文、影、音相结合的模式,使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形成注意力叠加,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可形成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教育内容供给。另一方面,充分营造校园里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实现宣传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实践育人构成运行端:构建“红色之旅”,创新阶梯渐进式培育体系,实现学信行立的层级目标

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循序渐进阶梯式培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视角全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史学习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大思政课”格局[7]。“红色之旅”旨在通过学习、实践、提升三个递进层次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逐层推进三个层级目标:第一层次,通过学习模块,达到学而信的目标,即实现价值和目标认同,坚定理想信念。第二层次,通过实践模块,达到信而行的目标,即躬亲实践,知行合一,认识和实践互融共促。第三层次,通过提升模块,实现行而立的目标,即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式宣传发声。

学习模块:该模块主要致力于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导学、促学和助学,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内在定力。学习党史不能是简单枯燥的单向“灌输”和浅尝辄止的走形式,而是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其接触和了解党的历史。例如,开展线上红色读书打卡活动,鼓励学生每学期读完一本党史书籍,自行制作阅读计划表,并按照阅读计划表坚持在每天24点前通过小打卡App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完成阅读打卡任务。同时,结合学生阅读分享的内容,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线上读书分享,这不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打卡形式助推学习的有效途径,同时是利用手机这一终端有效开展学习的积极探索。

实践模块:该模块主要致力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及服务活动,将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意识和行动习惯的双向互动式发展。实践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探索。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可以开展“探寻上海的魅力密码”红色史迹寻访活动,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红色旅游路线,打卡红色地标,通过旅游这种相对轻松的历史文化体验形式,让学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深入历史现场,亲身感受红色历史;开展体验革命生活红色团建活动,通过吃一顿大锅饭、编一次军草鞋、打一场配合战等一系列沉浸式红色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红色意志。另一方面是实践服务。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实践服务活动,同时采用Vlog小视频日记的方式记录一次自己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适应自身“服务者”的角色,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教育。

提升模块:该模块主要基于学习内容的“输入”和实践的养成,通过创新性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助推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行动自觉,勇于做发声者。例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系列活动。学生通过“讲党的故事,做红色传人”微视频故事分享、“沧桑巨变看上海”图文征集、“跨越时空的一封信”等活动,以个体视角积极发声,传递正能量。这种方式既有线下的自觉践行也有线上的自觉宣传,是对已有知识积累和内心感悟进行外化展示的有益尝试和创造性运用。

(三)同辈育人构成辐射端:建立“红色之队”,形成以学生党员为中心的辐射源,实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立足“学史力行”的总体要求,建立“红色之队”,通过不断深化和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同辈引领效应和对优秀学生的黏合力,将学生党员的具体行为形成榜样的示范性,从而影响更为广泛的学生群体,使“红色薪火”在全体学生中呈“燎原之势”。

“红色之队”由各学院学生党员组长构成,负责带领各自学院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完成日常的学习及实践活动。在开展的“星火相传”“四史”学习教育进校园主题活动中,以红色文化场馆进校园的形式,由学生党员担任主题展览解说员,为广大在校师生讲述历史故事。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带领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多形式帮扶送温暖活动,在学史力行中传递温暖与力量。在学生党员的带动下,逐步形成“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学生”一级带一级的共进模式,激发“红色之队”辐射效应。

三、达成目标与成效

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特征,针对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学生中渗透度不够的问题,“三端三级三育人”工作法应运而生。围绕“红色之窗”“红色之旅”“红色之队”三大板块建设,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同辈育人模式,逐步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00后”大学生的同频共振,达到学而信、信而行、行而立的层级目标,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广度及效度。

参考文献

[1]谭晓玉,马若璇,敬美莲.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27):169-172.

[2]祖晨阳.以党史为载体加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34-37.

[3]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3-22(1).

[4]任欢欢,刘志宽.党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价值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2020(3):95-100.

[5]张秀荣,张诗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动因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71-73.

[6]陈驰.赏析毛泽东诗词中砥砺大学生品格的名篇[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14):30-31.

[7]路成浩,龚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7):72-75.

Abstract: Education of the Party History has always been a red flag flying high on the educational front, and an indispensable way to establish and cultivate the patriotism and communist ideals and beliefs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and long-term effect of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new changes,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arty History lear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carrying out an scientific and progressive plan for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This paper forms a three-point system, including “Support point--Red Window”, “Operation point--Red Tour”, “Radiation point--Red Team”, focusing on three goals of each level, “Learning and Believing”, “Believing and Acting”, and “Acting and Standing”, centering on “network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and “peer education”, which can promote the multi-dimensional co-progress of “practice, effectiveness, and degree” of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arty History learning; work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