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云龙

● 前言

下面是信息技术创作课常见的作品评价片段:

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展示“好评”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件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生1:很好,很完整。

生2:这个作品不好。

生3:这个作品比其他的好,是最好的。

师:老师也认为这个作品是比较完整的,色彩也丰富,大家鼓掌表示祝贺。

……

笔者认为,以上教学片段折射了作品评价的不足之处。

问题一:流于形式,方式单一。

临下课前几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对极少数作品进行零散的口头评价,为了评价而评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问题二:教师主宰,重在区分。

虽然有个别学生参与评价,但最终还是以教师的观点为主,评价侧重对作品好坏的区分,轻视了学生心智的发展。

问题三:参与面窄、缺乏积极性。

上述的评价是优等生的舞台,而对于那些处于中下游水平的学生来说,评与被评都轮不到他们,学生普遍缺乏成就感,影响了学习兴趣,直接导致他们对待作品创作态度消极、课堂效率低下。

问题四:时效性低、效果不明显。

基于口头表述的评价,时效性低,只作用于学生的瞬时记忆,对于评价的结果难以长期保存,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提升。

评价不是面对作品的一锤定音,而应该是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与素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信息技术创作课的作品评价。

● 评价标准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涉及的因素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思维、情感、态度、审美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评价。评价中要具体指出思想内容上的“对”与“错”、技术上的“繁”与“简”、审美上的“美”与“丑”,以及是否有创新精神等。例如,在对“Word电子小报”的评价中,教师可以从原创性、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技术性、版面布局及色彩搭配的美观性等多个标准予以评价。教师只有做到多元评价,善于发现和肯定思维的亮点,才能使评价起到积极作用。

● 评价方法

1.“说作品”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其他人很难看懂他们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作品”,让学生口述或书面表达作品的设计过程,从而实现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说作品”还能够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发现不足,促进自己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例如,一位学生在“说作品”中这样写到:现在交通虽然越来越发达,但是交通拥堵已经成了严重问题,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期,我们上学也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如果能发明一种能飞行的书包,装有飞行器,能自动升降,有安全装置,那么,我们就能背着书包自由地飞着上学去了,如果真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2.“评作品”

在学生“说作品”后,教师还要督促引导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并适时地进行讲评和指点。在讲评和指点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思维和努力进行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但还需努力”。因而,在“评作品”中,教师要从帮助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作品,从鼓励者的角度来给予评语,让学生觉得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 评价策略

1.适当鼓励很重要,表扬要具体

其实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是学生缺乏制作技术,而是教师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缺乏带动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的策略。例如,在讲授《制作贺卡》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前面几节课的表现,更要鼓励他们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做出一张漂亮的贺卡,作为送给爸爸妈妈的元旦礼物。即使学生做的贺卡比较粗糙,但只要是学生用心做的,都要予以表扬及肯定。教师的表扬不能用“好”来概括,要具体到作品的色彩或创意等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物

教师在教学中,要暗示学生作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设计,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作品打上自己的“烙印”。即使学生作品做得不是很完美,只要学生的作品言之有物,能够“自圆其说”,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从而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3.“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散”

思维的发散训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改善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当有些学生的作品比较“另类”时,教师首先要听听学生的解释,进而肯定学生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兴趣得到提升,同时,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其进一步发散思维。例如,学生说把墙壁刷成彩色或其他颜色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既然可以是彩色,那可不可以加上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可不可以加上适当的文字?……这就需要教师的思维也要发散。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教学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重视知识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情感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学习既包括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过程与情感。在评价中要有师生之间的情感融合和心灵交汇,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技术上是否达到要求,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进步。因而,只有精心安排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才能真正起到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