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妍

摘要:笔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虚拟网络、微视频、课件、网络交流等方法手段研究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希望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美术学习方式。通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增进了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合理转换。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5/16-0193-03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接受式,欠自主,缺探索,少合作,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日常教学实践活动,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美术学习方式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实现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单志艳定义)。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反思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接受和挑战学习任务,允许学生自由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运用虚拟网络,创建自主学习空间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获得大量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制作成适合学生操作的虚拟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学习难度。例如,在讲授《多彩的民族纹样》一课前,笔者先创建了虚拟网站的学习环境,并设置了三个问题:①什么是单独纹样?②可以用哪些图案内容来设计装饰单独纹样?③发现了哪些图案规律及设计方法?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讨如何根据单独纹样的特点与设计要素绘制民族纹样。学生在短时间内借助网络查找到了大量有关民族纹样的资料,并得出结论:设计图案可为动物形、人物形、植物形、几何形等,形式有均衡式、均齐式、合适形和不规则形等,通过截取纹样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和合理的色彩搭配,便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单独纹样。在学生了解了单独纹样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他们感受民族纹样的文化魅力,体会创意生活的乐趣。网络学习活动改变了学生作业千人一面的程式化、死板化。

2.运用微视频及课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自行车和摩托车》一课的重点是认识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并会用线描法表现。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构造较复杂,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求其独立表现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各部分构造细节特征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制作了一段题为“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基本画法”的微视频,使学生可以对基本画法中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后重复观看,帮助他们突破难点,促进其自主学习。

网络课件学习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设计构思,组织教学所需的各类文本、声像素材并制成课件发布在局域网上实现共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浏览,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感受作为学习主人的快乐。例如,笔者根据《唱大戏》一课的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提供了说唱脸谱、脸色篇、脸形篇、脸谱故事、人物篇、动作篇、装饰篇、场景篇和优秀作品欣赏等一系列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内容,并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在网络课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应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实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实现合作性学习

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安排适合学生合作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协商、合作等形式完成任务。例如,教授《亚洲大陆之旅》的内容中,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板报时,可先向学生提出本课的总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交流,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完成一幅亚洲旅行长卷图。布置总任务后,再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建筑的艺术风格和雕刻作品的装饰风格,了解制作旅行图长卷的基本方法,并对总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制定出子任务。子任务有:①选图,搜集有代表性的亚洲建筑和雕刻作品。②搜集、确定展板的形式。③探索版面编排的设计和线路图的设计。④研究文字的内容和字体设计。⑤使用Word或PowerPoint对前面资料进行整合,编制完成亚洲旅行图的电子板报。这样的任务分配,小组成员不但能明确任务分工,又可依据自己的能力分解成更小的“子任务”,使任务逐步细化,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根据子任务“选图”,小组长可以让每位组员负责一个国家的资料搜集,还可以让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将其制成演示文稿。因此,在网络学习中合作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能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协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实现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团结协作、学习兴趣及科学探究精神。探究性学习特别适合在网络中进行,因为网络能提供探究所需的大量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师布置的研究课题,以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分工协作、展开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促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的因素有:①新颖有趣、充满感情因素的学习内容;②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③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教学手段。多媒体在展现这三个因素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我们的小超市》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网上搜集到的超市展示视频和笔者自拍的录像带进行剪辑加工,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视频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展台、展架、展柜定格,有时将有明显特征的部分放大,还对动物形、几何形、植物形等展具进行局部特写,这样的展示,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对超市原有的印象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了不同造型的展柜和展架,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超市”活动。多媒体的介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明确任务,体验乐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问题和任务紧密结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研究获取新知的方法来驱动、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围绕问题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3.发布成果,促进交流

教师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共享性的特点,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创作意图、体会收获及需要探究性的问题及时放到校园网中,通过网络的优势扩大交流的范围,使学生跨越班级以至年级的界限,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展现自己的才能,学习他人的艺术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搭建平台。

结论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策略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从课题结题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有91.5%的学生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微视频、课件、虚拟网络的有效运用,化难为易,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索的信心。有86%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78%的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有93%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85%的学生认为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资源的拥有者和选择者,成为教学活动积极的合作者和平等的参与者。教师则由原来的主宰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与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与管理者,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也是学习者与研究者。师生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在平等交互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蔡静波,王佳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微课程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4).

[2]王峰松.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美术课教与学的思考和实践[J].少儿美术,2005(9).

[3]甘艳.信息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6).

[4]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