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静 裘国永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课应运而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仔细研读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向多位同行教师虚心请教,最终尝试将国外备受欢迎的Big6教学模式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更好地使用Big6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Big6模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47-04

引言

如今,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争抢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次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要加快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评价信息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一些电子教学软件控制所有的学生机,学生在听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观看相关的操作演示,然后自己进行实践练习。教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Big6模式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它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信息的搜索、阅读和理解上。[1]将Big6模式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惯用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传送半成品的教学资源—学生练习,教师解答疑问”,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其学习兴趣。

Big6模式

1.Big6模式来源

Big6模式即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最早是由美国的鲍勃·伯克维茨和迈克·艾森堡两位学者提出的,他们定义了Big6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六个步骤,分别提取它们英文名称中的一个字母,组合之后便是B-I-G-S-I-X,具体的Big6模式方法步骤如上页表1所示。[2]

2.Big6模式流程

Big6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是当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鼓励其主动搜索资源、运用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我国针对Big6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多停留在模式的设计上,真正的实践寥寥无几,因此,笔者结合Big6模式的六个步骤,按照Big6信息问题解决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按照该流程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践。

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笔者在实习期间,选择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的《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一课,以MS Office Word 2003为例介绍Big6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制作电子小报作为案例,按照Big6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分析

Word 2003是常用的办公软件之一,既可以录入、编辑文字,也可以制作表格,插入图形、图像和文本框,实现图文混排功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项操作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总是喜欢依赖教师,甚至有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仅仅停留在看教师演示操作的层面上,完全不会自己动手实践练习。

3.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制作电子小报,掌握在文档中编辑文字、段落的操作能力,并能综合应用图片、表格、文本框表达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获取、加工、表达信息的过程,学会独立设计、制作电子小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教学过程

在Big6模式支持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围绕的六个步骤大致可分为自主探究、展示成果、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其中第一个阶段涵盖了Big6-1、Big6-2、Big6-3、Big6-4四方面的内容。

(1)Big6-1任务定义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对 Word 2003的功能、界面、基本操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次学习任务是制作一张电子小报来介绍美丽的山西,内容没有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方面介绍山西。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子小报内容与框架选择合适的纸张大小、方向;结合具体的内容尝试在海报中运用艺术字、图片、表格等呈现信息;探索运用边框修饰段落,根据排版的需求适当调整文本字体、字号、颜色;内容编辑完成后调整页面的页边距,并为页面添加合适的页眉、页脚。

定义信息任务完成后,学生选择电子小报的具体方向,设计小报的整体框架,确定完成任务所需信息,结合信息的特点与内容,合理选择信息的类型,简洁明了地表达思想。

(2)Big6-2信息搜索策略

根据任务定义,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获取多种信息渠道,然后通过讨论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讨论结果如上页表2所示。之后每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来源进行排序,以便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3)Big6-3定位和搜索

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应时刻铭记任务要求,按照Big6-2中的信息获取渠道,清楚自己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从而迅速、有序地开始搜索信息。整个过程中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搜索引擎和资源管理器,知道怎样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在搜索到的信息资源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有序地存储到本地磁盘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要主动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同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任务定位、信息搜索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醒学生返回到Big6-1和Big6-2中,弥补前两个阶段的不足。

(4)Big6-4运用信息

在前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学生深入研读搜集到的信息,选出可信度和价值高的信息,对其进行归类。学生的具体工作主要有:搜集到了哪些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前面的问题;应该怎样运用这些信息。[3]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整个小报的框架,运用Word 2003独立完成电子小报,遇到问题后要和教师、小组其他成员讨论,取长补短、协作学习。

第二个展示成果阶段对应Big6-5,综合。

该阶段每个小组成员要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然后列出一个大纲,帮助我们运用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解决问题。针对本次教学,本阶段中每个小组要选出若干名成员借助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作品,在展示过程中阐述自己制作电子板报的思路,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体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巩固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个总结评价阶段对应Big6-6,评价。

该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鉴定、导向、激励等功能,评价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整个评价过程要以正向评价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多从学生作品中寻找其存在的闪光点。[4]

按照上述内容,本案例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整个教学过程:①学生是否完成了电子小报的制作;②自我评价如何;③按照Big6-1任务定义的一些要求,是否在电子校报中传达了自己的制作理念,并且能够让其他同学及教师领悟到这些理念;④本次的电子小报制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下次该如何改进。

总结反思

通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笔者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Big6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后发现:每节课上传作业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够解决学习中的绝大部分问题。此外,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开始喜欢Big6模式。尽管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现实条件所限,研究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就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Big6模式,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任务定义是Big6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任务的选定影响后续所有环节。所以教师在选取学习任务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任务难度。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联结,也可以把学习者的期望和学习活动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5]

第二,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友谊,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探讨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位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客观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指导。

第三,在展示成果阶段,学生选择展示方式,整个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过多干预。对于展示操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他们提供一个大的框架,但具体操作还是要留给学生自己完成,让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细心聆听学生的展示过程,并做好实时记录,以便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作品。

第四,总结评价阶段是Big6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问题单元完成的点睛之笔。在该阶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量规。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体现Big6模式在教学中的优势,并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方法—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