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圈一直有些尴尬。我们常常自嘲“教育圈中懂点技术的,技术圈里懂点教育的”。博客圈的研究还没拎清呢,朋友圈已经铺天盖地了。而作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但如果我们一直跟在软件、平台后面追,当下林林总总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各类APP学习应用一定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有人隔岸观火,也有人勇敢地成为实践者。

随着数据库和电子网络的出现,学习能力不再是单纯的“读、写、算”,甚至不再是教授学科内容,而是在学生身上建立一种对知识的开放性,一种对不熟悉知识的好奇心,一种可以应对挑战的探究模式。学习者的态度比储存在其大脑中的很快就贬值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要弄清楚情境以提出问题(高考已开始把“提出问题”写入考纲),不再只是单纯寻找信息,还要知道如何挑选信息、使用信息。遗憾的是,各类数字化平台所倡导的碎片化学习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往往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及其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长期接受碎片信息,会让思维变得浮浅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深度的思考。

王蕾老师提到的数字化平台学习失败的案例发人深思:教与学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急功近利的事情。学习如吃饭,包装精美、香甜可口的奶油蛋糕可能更迎合孩子的胃口,但它们只适合作为饭后甜点,长期获取营养还是米饭、馒头、大饼更靠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而这些正是当下数字化平台深感无力的。

我们必须和自己的无力感斗争。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的和永久稳定的,变化带来机遇和希望。我们要把握机会,至少要睁大双眼以免机会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