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

在第十五届NOC活动中,网络团队教研赛项小学英语组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和吉林省长春市西五小学两个团队的作品在众多微课程设计中脱颖而出。下面,笔者将对这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特色和亮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两节微课的情境设计都抓住了食物这一话题,设置了两个卡通人物去餐厅的场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培养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句型的能力。

西五小学的设计是以餐厅为情境,以格鲁爸爸这一人物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这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以关卡的形式设置大量知识点的强化练习也不会显得特别枯燥,学生们乐在其中,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第二实验小学在交代餐厅这一情境前,先引入了一首和课文相关度较高的歌曲来复习之前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然后按照餐厅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开课堂活动,如菜单弄脏、点菜、区分食物种类、探讨健康饮食等,事件环环相扣,衔接自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任务驱动,建构学习

这两篇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西五小学设置了一个个闯关任务,利用层层关卡带动整个课堂活动展开。

任务一:将食物按照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进行分类,掌握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含义。

任务二:自主选择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层次的名词变复数的检测题。看上去是在完成很简单的名词变复数的题目,其实是在寻找规律;看上去是寻找规律的问题,实际上是锻炼学科思维。

任务三:完成由易到难的三道题,分别考查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含义、名词复数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不规则变化。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全面,梯度合理,学生能慢慢适应题目的难度。

第二实验小学设计的任务是以两个人物在餐厅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展开的,在情节上更具连贯性,更为自然,学生甚至并不觉得是在完成任务,而是在帮助这两个人物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任务一:帮助服务员补全菜单中的单词。这一任务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的意识。

任务二:猜测人物所点的食物,即用目标句型和图片提示进行点餐的操练。这一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句型的能力。

任务三:将所点食物按照食品与饮料进行分类,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这一任务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别,明确其概念。

任务四:给出单词的单数形式,写出其复数形式。这一任务是让学生发现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新问题。

任务五:阅读两人的点餐故事,将所点食物填入表格并思考哪种饮食习惯更健康。这一任务能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3.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两篇设计在讲授名词复数变化规律时,都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总结的方法,而非直接出示,这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都颇有益处。

西五小学设计了有难度梯度的检测题,分别对应名词后直接+s、词尾+es和不规则变化三种情况。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有个人独立完成的部分,也有教师引导总结的部分,从而发现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律。

第二实验小学在展示点单环节就让学生区分食品和饮料,并用不同颜色标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这种颜色标记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别,同时通过将食品和饮料分开,能引导学生发现部分食品和所有饮料都是不可数名词这一规律。名词变复数的讲授环节也是以练习题的形式,给出单词的单数形式,让学生写出其复数形式,同时出示变化方式相同的单词,引导学生总结变化规律,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4.信息技术,助力教学

两个课例都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活动有机整合,增加了课堂的深度与广度,让有限时间承载无限的课堂效益。

西五小学通过呈现卡通人物、快餐厅、各种食物等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在播放歌谣时,学生能够随节奏很快记住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律,韵律感强,这种方法比一条条规则好记得多,也记得更牢。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做到知识点“堂堂清”,不将疑难留到下节课。

第二实验小学在课初通过歌曲带动学生情绪,引出本课话题,然后用图形遮挡单词部分字母的方式模拟了菜单弄脏的场景,巧妙地复习了食物类的单词,最后用呈现食物图片的方式引导练习目标对话,丰富了课堂内容,使课堂更鲜活。

值得探讨之处

1.微课程的“有限”与“无限”

微课程的“微”字体现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彻。比较两个设计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西五小学的教学设计是围绕名词单数变复数这个知识点展开,第二实验小学则是在此基础上,又增设了对目标句型的学习,作为“有限”的微课程来说,教学内容略显庞杂,建议做好取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一维度上,微课程的教育是“无限”的。第二实验小学关注了对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贴近生活,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西五小学只提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树立自信心,略显单薄。事实上,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提升;在发现规律环节,归纳总结能力也有所加强。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教学目标中。

2.分层学习,及时反馈

西五小学预设了学生在利用微视频自主学习后,可能会有50%的学生顺利完成检测题,20%的学生基本完成,30%的学生完成困难,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依次组织了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及教师答疑,以便教师能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而第二实验小学设置了一个单复数转换的小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描述,缺少对学生完成情况的预设,也缺少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这个需要进一步完善。

3.题目的设置

西五小学设计了一道名为“找朋友”的连线题,要求将可数名词单数与其复数形式相匹配,旨在考查学生名词单数变复数时直接+s和结尾+es两种情况的掌握程度。题目将单词的单数形式与复数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很容易只根据词形本身就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根本没有考虑名词单数变复数究竟是哪种情况。建议把名词的复数形式统一变成“+s”和“+es”,也就是让名词的单数与“+s”或“+es”连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