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树人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与计算机在家庭与社会中必不可少,但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千差万别。如何在课堂的40分钟内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微课的出现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本文对微课在个性化课堂定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具体的分享和论述。

关键词:微课;个性化课堂;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08-0098-03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空前高涨,且普遍接受能力较强。但现实中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技巧,但对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操作缺乏兴趣,而有些学生却需要大量的时间掌握概念和部件使用等知识。这种技能上的差别在低年段尤为明显,而到了高年段,个性化的发展也使得不同素养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需求也不尽相同。同时,随着小学课程的丰富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笔者所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由原先的每周两节变为每周一节,因此,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做到激发学生兴趣、明确重点基础、保证充分练习、促进难点突破等,考验着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

考虑到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反馈及时的特点,笔者决定在课堂中融入微课教学,并本着见微知著、小课堂转动大课堂的初衷,帮助每位学生创建自己的课堂。经过一年半的尝试与实践,笔者根据实际课堂环节的应用和教学需求,将微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讲授类、演示类、启发类、练习类、自主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兴趣激发型微课——启发思考、提高动力

(1)设计背景、思路

要想在短短的40分钟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四年级的Scratch程序设计模块的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Scratch软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程序设计思维。第一课《初识Scratch》的教学目标是:了解Scratch的功能、认识界面的组成、初步搭建脚本、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若能在第一课就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为其整个模块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经过反复研究,笔者整合了整个模块中比较生动有趣的内容,如声音控件的使用、角色造型的切换、角色外观的改变等,将书本上描述的Scratch功能使用录屏工具录制成四个形象的动画——我会说话、我会换装、我会变大、我会分身,并用Flash将四个独立的小动画汇总到一个文件中,命名为“炫酷的小猫Scratch”,学生可以直接打开,自由浏览。

除了让学生对功能有直观的感受,笔者还希望学生能试着自己动手做一做。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讲授演示,难免会出现有的学生想学做“我会说话”的效果、有的学生想学做“我会分身”的效果这样的情况,众口难调且耽误时间。于是,笔者将这四个效果制作的操作步骤录制成小动画,通过Flash整合在一起,命名为“和小猫一起试试吧”,学生在剩余的时间里自由选择想要学习制作的效果,并参考视频自主练习。

(2)课堂实况

上课开始,面对这款界面可爱生动的软件,不少学生跃跃欲试。笔者将微课发给学生,并和学生约定好:这是两个锦囊,现在还不可以打开,当遇到问题时才可以查看。

当介绍了软件的功能以后,笔者示意学生:“想知道小猫都有哪些本领,快去看看第一个锦囊。”学生充满好奇地打开“炫酷小猫Scratch”,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的这个会换装。”“我的这个还会分身呢!”“看我的多酷。”……惊呼声此起彼伏。笔者趁着热情高涨的气氛介绍了学生看到的四个效果,接着问:“那么,要如何用Scratch制作出这样的效果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使用第二个锦囊,都不甘示弱地打开第二个微课研究起来。完成后,笔者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互相看看制作的效果,并且展示了自己的有创新元素的作品。

(3)小结反思

本节课中应用的微课是以“Scratch的功能展示”为主题,将原本教师口头讲授和书本描述的内容,转变为学生直接感知的画面,接收的内容和顺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具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给他们自主练习搭建脚本节省下了时间。

2.难点突破型微课——促进自主学习

(1)设计背景、思路

五年级的LOGO程序语言是继Scratch之后的语言类程序设计软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句,通过配合使用不同的语句指挥软件中的小海龟绘图。第三课《画蒲公英》中,新增了四个新命令:PU——提笔、PD——落笔、PE——橡皮擦、HOME——复位。前三个需与绘图命令配合使用,最后一个可单独使用。PU、PD、PE分别对应pen up、pen down、pen eraser,只要记住英文单词在使用时应该不会出错,但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总是在练习时搞不清楚到底该先PU还是先PD。笔者虽然反复强调这些易范错误,但收效甚微。在了解学生情况和多次反思之后,笔者决定尝试使用微课来突破这一难点。

根据画虚线的命令(FD 10 PU FD 10 PD FD 10 PU FD 10 PD FD 10),笔者使用卡通小乌龟听从语句模拟行走的路线。为了让语句和动作执行之间的联系更为直观,笔者将小海龟每次提起与落下都设置PU和PD红色闪烁两次,加深学生对PU、PD动作效果的内部认知。

(2)课堂实况

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看书自学新命令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同时,把微视频“小海龟和PUPD”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观看后和小组伙伴交流心得,并上台汇报他们对新命令的认识。有的说明命令含义,有的提醒英文单词的记忆方法,有的补充用小海龟提起和落下的身体动作来记忆,有的强调PU、PD必须交替使用,学生们分享着他们不同的学习方法,每位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后面的自由练习,也让笔者欣喜地看到,教学难点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3)小结反思

本节课中使用的微课,将语句的执行具象为实际行走的路线,从一个个分解动作中帮助学生理解语句的含义以及使用方法。虽然直接简单,但配合书本的说明,也让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3.打破常规型微课——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1)设计背景、思路

信息技术教材每一个模块结束后都有一项主题练习,即结合整个模块的知识制作一份有个人特点的主题作品。WPS演示文稿模块的学习临近尾声,恰逢母亲节即将到来,笔者在班级倡议的最后作品就以WPS演示文稿来制作一份母亲节电子贺卡,有些学生兴高采烈,有些学生则忧心忡忡。面对差异,笔者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复习微课。

在复习微课中,笔者制作了一张带有动画和切换效果的精美电子贺卡,贺卡中包含新建空白文档、设置背景图片、插入文件外的图片、插入文字、插入自选图形、设置文字样式、设置文字动画效果、设置图片动画效果、设置自选图形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保存等操作。笔者将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并按照知识点进行视频剪切,裁剪成对应知识点的小视频。另外,笔者还将电子贺卡分为简洁版和暖心版,将基础操作、创新操作和高级技巧的小视频对应到三个版本的贺卡中,学生可直观感知自己目前可以制作的贺卡,从而选择复习的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对更高技术和更精美效果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究高级技能。

(2)课堂实况

对于三个级别的电子贺卡,学生很快对号入座并为自己设立了目标,根据笔者提供的素材开始查漏补缺、练习巩固,甚至有学生在下课后要求拷贝一份“私人订制”回家继续制作。

(3)小结反思

笔者提供的“私人订制”复习微课为一张张精美贺卡的诞生保驾护航。尽管教师只有一人,但微课的应用使得教师一个人的智慧能够为全班40多个学生同时使用,打破了以往的教学常规。

“见微知著”,微课有效性的探索

1.分析教材,灵活使用

有了微课,笔者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渐渐退居二线,也轻松了许多,但这样的轻松是以课前对教学目标反复地研读、对教学内容精心地筛选设计以及大量的制作时间为基础的。同时,制作微课前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微课。对于教师而言,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是最关键的。

2.积少成多,效微不薄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虽然微课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一个微视频自身和知识的表达仍然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信息技术课堂原本就是模块化教学,每节课需要传授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微课可以针对单一知识点,从学生兴趣入手突破难点,这样不仅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模块化学习下的单一知识点掌握情况提供基础保障,并能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为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3.因材施教,定制个性化课堂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动手操作和内化理解有着双重要求的课程。当教师将所教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照着做出同样的效果时,他们往往忽略了学生内在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过程。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同时在知识接收上也有很多自主的选择。微课的出现无疑让原本单一的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观看学习。

微课帮助笔者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操作练习。同时,微课也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今后,笔者将进步一探寻体系化的微课建设,为学生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堂寻求更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