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从教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景仰韩愈,以为《师说》一文,为教师定位作了“经典”的诠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相信为数不少的教师也以“传道授业解惑”而感到无尚荣光。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开始思考“原道从何而来”的问题。不难发现,原道为古之先祖、先圣所发现,即先祖先圣悟道所得。既然先祖先圣能够悟道,我辈为何变异为不能悟道,只能传道授业解惑?一旦有惑,真能解乎?

如果教师的使命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教师的悟道潜能将会退化,从而与悟道相去甚远。久而久之,原道是否会丧失发展活力?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热衷于“山寨”,不思悟道,把发现知识的权利,过去供奉给老祖宗,如今拱手交给“老外”,似乎自己只需“学习,学习,再学习”,当个“二传手”,便能到达学问的顶点。不能不说,这是悟道潜能退化的表现,如此何谈认识发展?丧失认识发展,何谈超越与创新?

传承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山寨”,而是需要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继续前行。韩愈的《师说》作于1200多年前,那是一个绵延两千多年的农耕文化占主流的时代,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得以“传道授业解惑”代代相传。传到最后,是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苦难历史,是“钱学森之问”的仰天长叹。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老祖宗尚且能于洪荒时代悟道,我们有何理由丢弃悟道的潜能与智慧,借助“传道授业解惑”苟延残喘?

也许有人以为,如此质疑,是对老祖宗的大不敬。殊不知,假如我们只传先人之道,不悟今日自然、社会、自我、人工智能的认识之道,我们的思想就会僵化,我们的智慧就会泯灭。难道我们只能沉浸于祖宗膜拜、老外膜拜、“山寨”膜拜的愚昧之中,独独丧失认识的自信和智慧的自信吗?

不少教师在撰文时必提某大家如何说、某老外如何说,唯独丧失的是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殊不知,借用大家名言,只能表示自己同意大家名人所言,不能作为证明立论真伪的标准。少一些迷信,多一些理性,才是认识发展之道。

我们在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中发现,不少教师没有能力提炼学生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没有能力设计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不敢想象能设计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主题,其实就是丧失悟道能力、只能“山寨”般“传道授业解惑”的表现。

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泛滥,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教师须以悟道为己任,超越韩愈,走向创新,方能发展认识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创造性地传道授业解惑。

一旦我们达到悟道的境界,就能辨别事物真伪,不为概念炒作所迷惑,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想象中发现规律,发现趋势,法贵专一地开创新生活、新实践,建构新理论,达到理想的教育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