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凰文 福建省厦门市安兜小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不断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目前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握不准,大多以满堂灌形式施教,教学出现偏差,导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重技法轻情感、重形式轻内涵、重共性轻个性的不足,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所提出的“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是相悖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程序化教学,导致学生创造力贫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一般采取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操作、练习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教学环节固化,缺少变化,不利于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固化。

2.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合作意识薄弱

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点时以讲解为主,形式以单向传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收。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丧失主动表达想法的意愿。在此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听懂或不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无法参与小组讨论。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意识必将逐渐淡薄,最终游离于小组和课堂之外。

●基于“一带一路”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意见》提出,要“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理应在发挥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笔者提出基于“一带一路”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一带”侧重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一路”侧重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带”,开拓学生个性发展之路;借助同伴“合作之路”,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1.“一带”,顺应生命时序有订制的带

“带”,是指教师带领、引领。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顺应学生的成长节律和生命时序,让学生个性有成长的空间,最终达到有订制的带。

(1)问卷调查,了解个性有方向的带

要达到教学顺应学生成长节律和生命时序,引导学生自由生长和个性发展的目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有深入的了解。笔者长期坚持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摸底调查,以最大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资料。例如,开展三、四年级学生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三、四年级中的六个班,调查总人数284人。问卷1:“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你属于哪种状态?”主要了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活动状态(如图1)。问卷2:“在完成信息技术作品中,哪个环节你更得心应手?”主要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图2)。

图1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小组活动时,50.70%的学生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35.56%的学生需要别人的引导,还有13.73%的学生选择自己做自己的事,不参与小组活动。图2的统计结果表明:三、四年级学生在色彩搭配以及构思与创造方面比较擅长,分别占37.32%、38.03%,而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录入方面相对薄弱,分别为16.55%、8.10%。

图1

图2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教师整体把握了任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就能有方向、有依据地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发展。在集体授课环节,把发言和展示的机会更多地留给需要引导和较少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至少保证每节课这部分学生有10人次的机会。此外,根据调查结果,笔者注重转变教学方式,将《认识文件夹》等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主讲,创设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课堂生态。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不善表达与沟通的学生参加校级竞赛,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主动交流的意识。课堂上适当增加主题式汇报活动的课程内容,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形成汇报作品。同时,针对学生构思与创造,及色彩搭配较为擅长的情况,笔者在教材原有内容上进行整合、补充,适当增加色彩搭配及构图方面的美学知识,以提升学生整体色彩搭配的水平。

(2)健全评价体系,扬长避短有订制的带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全新评价体系,这说明,学生的成长需要的是私人订制而非一套人人通用的模板。因此,笔者积极探索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多要素的成长档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一对一面谈以及访谈等多方式,多方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薄弱点等,并引导学生自主建立个性档案,用于记录和观察成长状况。某学生的个人档案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个人档案中的“年级、喜欢的运动、兴趣爱好、劳动技能、优点或特长”由学生自行输入,而“潜在的发展方向和薄弱点”则主要依靠教师课堂上较长时间的观察和个别访谈获得。通过观察与记录,笔者发现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普通的学习任务已不能满足他,需要为他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和特殊练习。因此,笔者鼓励该学生和其他几名优点特长类似的学生加入信息编程兴趣小组,学习编程知识。同时,笔者针对该学生性格比较孤傲、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让他在编程兴趣小组内担任小组长,负责指导第二梯队的学员。慢慢地,该学生变得开朗自信,在小组合作中也经常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一路”,在合作中寻生命绽放之路

“一路”,是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重构、同伴互助等方式,实现个体生命的百花齐放之势。

(1)根据个性特长,重构小组

首先,确定小组组建的参照要素。在中年级主要以思维特点、性格特点、表达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等几个方面为参照因素,同时参考构图、色彩搭配能力及性别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例,4名学生各方面要素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实行动态管理,良性竞争

小组的构建是动态的,小组考核也实行动态管理,指标之一就是组内合作的和谐度,强调组内合作、团队互信。在每次小组交流时,笔者均会要求交流顺序(从1号到4号或者从4号到1号),保证人人有机会参与交流。在小组集体汇报展示时,是否人人有任务是考核的重要标准,凡是有1人未承担任务则小组得分降一个等级。通过评价杠杆,极大地提高了小组每个成员的参与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此外,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竞争和相互分享经验,从而碰撞出更多灵感,创作出更多个性张扬、极具想象力的作品,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成效

1.个性特长发展,创造力提升

在遵循生命时序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成长的私人订制,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及发展。同时,不同特长的碰撞能让学生创作出更多样化的作品,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标。

2.合作意识增强,作品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之路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特长和补足自己的薄弱点。随着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学生的交流越发默契和谐,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无处不在,新的灵感和作品也随之产生。同时,在合作中学生相互尊重、畅所欲言且相互欣赏,久而久之学生变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