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华 王倩

摘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必然要求。初中教师在班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建设中,还应加强对初中生的德育与素质教育。教师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打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并且研究了其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初中主题班会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  序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准则,不容置疑、不可动摇,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凸显。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初中生正处于构建世界观的阶段,德育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主题班会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地筹办主题班会,并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这一方面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的重要性

德育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重点,旨在培育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主题班会不失为渗透德育的良好契机和较好路径。在主题班会中渗透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可以让德育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其融入主题班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题班会的领航器

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开展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一大重点。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德育对初中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关乎学生的成长及成才,在教育快速发展视域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即学生在长期班级活动中积淀形成的自我精神面貌,是影响初中生日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网络的力量越来越大,初中生判断力不足,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中渗透和传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处事作出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环境并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题班会的文化底蕴

德育的对象是学生,旨在对学生外在行为、内在思想及心灵产生正面引导作用,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中渗透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可以让德育的作用及功效发挥到最大,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也利于学生无形中接受正面熏陶,从而成为三观正、行为端的合格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师德师风的形成提供了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主题班会,既引领德育文化建设,又为推动主题班会策划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内涵支撑,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丰富主题班会的内涵和底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的路径

(一)具象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是历史推进下的底蕴深厚的产物,它不单纯是标语式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地贴近每一个人。对于初中生而言,这十二个要素不能仅仅是背过、知道,而是要认同、践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中不能教条式灌输,而要将核心价值观具象化,让学生理解、认同,并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敬业”这个要素为例,通俗来讲就是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这种抽象式的描述并不能让思维跳跃的初中生接受,那什么是敬业呢?可以借助主题班会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激烈的讨论中,解放思想并让各类观点碰撞出火花:交警在路口辛苦执勤是敬业,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和死神抢人是敬业,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讲解是敬业……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敬业就是勤奋学习,学有所得,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敬业”具象化之后,就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

(二)序列化

主题班会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树立优良学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当前中学德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会的开展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班会安排零散而随意,班会内容单调乏味无趣。总体而言班会的开展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学校主题思想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目标地组织和开展班会,将主题班会序列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班会的作用。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尤其是七年级学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因其刚刚步入初中阶段,还存在较多的不适应。教师应当统筹全局、拿捏好细节,在教学之初就要制定新的行为准则。教师不能用小学的指导方针来约束学生,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要思考学生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八年级为“发展阶段”,学生的行为规范已经初步成形,已经学会了在潜移默化中约束自己,这个时候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九年级为“提高阶段”,九年级的学生马上要结束义务教育,向着高中阶段进发,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价值观,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踏实地向前迈进。根据年级差异、学生差异,提出多样目标和要求,策划适合的活动,达到相应的引导作用。

(三)班本化

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要参与者和受教育者,主题班会需要学生认同和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最初预设效果。因此,设计主题班会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学校已有的方案,而是需要依据当地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结合德育中心思想确定适合的路线,制定相应目标,然后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差异和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班本化调整。主题班会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事、势进行策划和开展,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由衷地接纳主题思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和谐为主题策划主题班会,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组织他们观看和谐主题电影和作品,引导其认识人与人的和谐,进而达到班级的和谐、校园的和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组织植树踏青活动,引导其观察自然,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组织他们探寻本地传统文化,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信息化网络时代如何和谐共存。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策划不同的主题班会活动,用主题内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互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