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国

摘要: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新时期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的实践反思:1.转变观念,召开“三方会谈”,服务家长;2.明确内涵,参与“家庭会议”,提升能力;3.交流研讨,组织“个案评析”,融合育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融合育人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显露出了较多的家庭教育问题。苏霍林姆斯基说:“一个孩子从大理石成为艺术品,需要六位雕塑家的精雕细琢,他们依次是家庭、学校、集体、自己、书籍和偶然性因素。”英国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教育成功的因素中,家庭因素几乎两倍于学校与社区之和。重视家庭教育,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调查分析

几年前区域内初中学校大量招聘教师,可年轻教师上岗后该怎样带,怎样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新招聘的教师数量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教师退休,新教师进入是不可避免的。近五年来该区域内招聘初中教师数已经占初中教师总人数的29.78%。大多数新招聘的教师都是“80”后与“90”后,其流动性大,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表1是2020年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教师出生的年代的人数占比情况。

教师都是从一名受教育者发展到现在教育工作者,并一直保持着这种双重身份。当下新招聘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对教师自己的影响也是较大的,教师有家庭教育的体验,但缺少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于是如何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尤其是提升年轻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教育管理者必须要重视。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

截至2020年本区域内的初中二十的家长多数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出生。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多为: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看重性格培养,忽略以身作则;看重自理能力,却难以放手;亲子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在教育目标上功利性思想严重;在教育内容上重智育而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家风建设不力,家长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外来务工家庭与单亲重组家庭占比越来越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匹配。

(三)学校教育师资培训待发展

教师是家校共育的指导者与实践者。首先教师是经历了科学、系统学习的教育专业人员;其次当家庭教育遇有困难时,家长的第一求助对象是教师。“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研究滞后,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深入研究,不能为指导者提供理论和行动上的支持。”事实上,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对教师在专业素养、教学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较多,但对如何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培训较少,且大多数限于教师家访月活动、家长会等。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没有得到系统性与科学性地发展。

二、实践反思

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就要让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自己的角色,丰富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服务内容,加强对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融合。

(一)转变观念,召开“三方会谈”,服务家长

教师最容易成为学生与家长信赖的人,系统科学的专业学习能让孩子与家长信服教师,有针对性地沟通易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应服务于家长,不是纯粹地指导家长怎么做,而是要参与到家长的家庭教育中,更不是简单地教育与批评家长。

学会倾听。以前都是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然后厉声批评。实践中学校要求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私密会谈”,多听学生说,坚持“两人交谈一人聆听”的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三方会谈”中家长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愿,开始习惯“不包办代替,不盲目决定,不过多干预,不断鼓励尝试”。学生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收获了教育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成功体验。

尤其是农村初中,绝大部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教师都是本地人,他们已经是学生家长的父辈或熟人,所以在“请”到家长时更容易进入到“三方会谈”的情境中。而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教师是来自“五湖四海”,如果教师不先转换角色,那么“三方会谈”将很难进入佳境。在这种环境下,区域内有一所学校有效实施了“终身师徒制”,通过师父的敬业爱校的精神传承,提升年轻教师的教育情怀,从而更好地获得学生与家长的认可,进而达成年轻教师的观念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融合育人2022年1月下第3期(总第103期)(二)明确内涵,参与“家庭会议”,提升能力

当下出现的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有:考试压力、逃课厌学、网络成瘾、盲目追星、早恋、群殴打架、亲子冲突、离家出走、意志涣散、紧张失眠、自虐自杀等。

习近平总书记说:“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言行、习惯与情绪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所以教师要服务的内容包括家长之间的关系与家庭氛围、家长的兴趣爱好与人际交往、家长的心理情绪与处世态度等。

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到关于学生成长的“家庭会议”中去。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到方案的选择落实,针对的是每一位家庭成员,明确分工。实践结果表明,家长乐意邀请教师与班主任参与到他们的家庭会议中去,教师与班主任组织得力,有针对性,与家庭的交流能力有明显强。

(三)交流研讨,组织“个案评析”,融合育人

针对学生问题,传统教育多以个别教育为主。转变观念对个别现象具有启发作用。个别问题往往具有预见性。一直以来我们都通过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但在新时期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形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现有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愈加复杂。

对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家庭、务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全面指导,做好个案记录。通过案例展开的交流研讨,切实有效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另外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使其参与到学生的心理介入等活动中来,努力陪伴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越来越需要校本研修,教师、家长、学生是主体。交流研讨平台不仅可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高效提升的平台。

在整合教育资源上,学校比社会、家庭、教师都有优势。搭建的交流平台不仅限于学校范围内,只有把教师、社区、家庭、学生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听到真声音,做好真调查;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从学生的发展、家庭的实际、社会的需求出发。学校还需要探索“智慧分享”“高校合作”等平台建设,引领教师朝更加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黄大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