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元元

(宁国市开发区小学 安徽宣城 242300)

批注是指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运用一定的文字和符号进行标示和注解,是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批注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培养批注能力,能够强化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和鉴赏能力,为学生后续阅读能力发展提供保障。批注的过程,就是学生潜心读文、用心思悟的过程。

一、培养学生批注能力的意义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机械式的灌输教学,多数教师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无法从自身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导致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无法提高。而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去勾画出自己认为相对重要或者不理解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疑问和体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开放的阅读空间,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之下不断思考,充分运用自身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语文认知,从而对阅读的内容有更加深入地认识,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通过培养批注能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质疑能力、鉴赏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批注能力的意义所在。

二、学生批注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语文教学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课内教师加强教学设计,以问题式教学牵引全文教学,学生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文本、解决问题,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时下比较流行且广为认可的教学模式。其中的师生互动,看似热闹频繁,但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在教师的预设下开展的,因此,读的主体本质上还是教师。这样的阅读教学没有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独立化、自主化阅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无法得到真正释放。正如钱正权老师在《追求阅读的心灵自由》一文中指出的:“要达成的目标是教师预先设定的,阅读内容和重点是教师确定的,阅读过程是教师掌控、全班同步的,阅读评价是有标准答案的。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这些‘统一’的东西像一根无形的链子束缚着学生的阅读心灵。”另一种是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这种阅读由于是在课外或自习课中进行,教师仍以“放羊式”教学为主,对“羊”在什么地方吃草、吃什么草、注意什么等方面均无要求。这种不带任何预设目的的随意性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何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笔者认为加强批注式阅读教学手段的运用,探索学生真正动脑、动手自主阅读的新策略,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学生批注能力的策略

(一)积累式批注

积累式批注是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对文章中的好词佳句采用圈画形式进行识记、理解而进行的一种最为基础的批注方式之一。积累式批注有利于学生课后对批注的词句进行强化记忆,同时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夯实基本功。

例如,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文中用了大量的优美词语描述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如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精妙绝伦、举世闻名等。通过积累式批注,学生对这些词语识记和理解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要求课后用三五个词语描写家乡的景物。这种批注方式,就是学生积累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感想式批注

感想式批注是学生阅读文本后就文章内容和主旨表达的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较为丰富的阶段,往往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加以积极引导,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标记在课本的对应位置,表达个性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阅读故事的感想写到对应的位置上,如:谈谈你对此人的看法,以及生活中类似的例子。通过感想式批注,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批注进行分析,探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感悟文章内容、表达自身思想提供支持。

(三)质疑式批注

质疑式批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篇文章的某一段落或句子产生了疑问,并将这些疑问附注在对应位置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在阅读文章时往往会有一些疑问,而质疑式批注就是将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这种质疑精神,能够推动学生探究动力的进一步迸发。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明确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理清事件之间存在的联系,感悟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并与其他同学的疑问之处进行比较,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一位学生这样批注:下了大雨,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而我军继续前行。敌人不能走,可红军为什么还能走?这种质疑让学生从更深层次分析、比较两军的不同。质疑式批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和探究习惯,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所在。

(四)归纳式批注

归纳式批注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培养学生归纳文章核心思想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总结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旨,确保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例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并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机智勇敢的品质。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内容,讲清文章共分为多少个部分,各个部分又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并以归纳式批注的方式给课文的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概括成果,明确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五)评价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接触文章、阅读文章和总结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主观的认识,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以批注的形式附在文章旁边,让学生以自主思考的方式评价文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对习作《我们班上的大能人》进行评讲时,我要求学生互相传阅文章,对自己在阅读他人习作中获取的感悟及不同思考和理解以评价的形式写到对应的部位。教师在课堂上查阅学生的批注,展示成果,给予适当的表扬。通过评价式批注,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优缺,以及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六)补白式批注

补白式批注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知识实践热情,让学生通过文字批注的方式在课本空白处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够完善,教师在课堂中应对学生的思考和批注过程加以有效指引,让学生在明确文章意思后再进行补白式批注,从而确保学生能够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时,文章以黄继光牺牲、战士们在其鼓舞之下获取胜利为结束。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补白式批注,说说这场战斗的胜利有哪些意义和影响、黄继光精神有着怎样的价值。教师对学生的补白式批注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积极和正面的引导,促使学生养成阅读时进行批注的良好习惯。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为日后学习、工作中的独立阅读做铺垫。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这一环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扎实落实阅读目标,积极鼓励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批注,表达观点并与他人分享,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和语言交际的能力。教师还应适时对学生的阅读批注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发展。学生批注可能会出现偏差,对此教师要积极耐心地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