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婧

摘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催生了教育的国际化,双语教育被视作助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从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条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语教学;本土化;教学模式

1 研究综述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带来了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也催生了教育的国际化,而双语教育被视作实现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和载体。近十年来,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壮大期和成熟期(张艳蕊,2015),目前,针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双语教学的模式研究,双语教学的质量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及不同学科、课程的双语教学的个案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无疑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从多数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现存的突出问题仍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本土化条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引介及适用性分析;语言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中部分研究成果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启示,如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建立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双语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课程学习目标同步并相互适应,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再如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推动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构建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基于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学科的双语教学的实证性研究;此外,也有学者从更加宏观的视角,通过将专业课程进行分层式教学从而提升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或是通过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或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善,或是通过教学体系的优化来同步实现外语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2 双语教学的本土化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教育家和学者便开始对双语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双语教学在我国则是在20世纪末开始得到重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被吸收和借鉴的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植根于我国特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中,否则,即使再有效果的教学模式若直接照搬也会水土不服。因此,双语教学本土化研究须考虑到我国施行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以及语言环境。

2.1实施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

西方国家实施双语教学主要源于国家的多元化,因此双语教学最初既作为一种语言政策,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政策,试图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和移民与主流社会的融合而解决发展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实施双语教学的契机和需求完全不同。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冲击,通过启动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精通外语、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因此,对我国来说,双语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对人才培养的宏观诉求。而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则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为具体的考察。国家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是加大了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从近些年双语教学开展的学科来看,根据严贝妮等学者在2014年通过对理工类和文史类共403个全国双语示范课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理工类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中,医学和生物化学专业占较大比例,在文史类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中,经济类专业占较大比例,这也充分契合了我国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服务。

2.2实施双语教学的教育环境

无论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还是基于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双语教学都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和极好的推广,这些都在宏观上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但从微观层面上,我国双语教学的施教环境,即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双语教学的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教育学和外语类教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这两类研究者深谙教学法和语言,但却缺失某一类学科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在研究中更加倾向于宏观的视角,另一方面,研究大多仅是针对双语教学中的语言部分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解构,而忽视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特色以及与学科内容的融合。事实上,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与学科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互为依托,通过目标语获取学科信息,同时在学科内容学习中展开学术性语言的提升和国际性思维的锻炼。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仍有许多同时具备专业背景和优秀英语能力的教师。而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也存在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双语教学所需要学生达到的英语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使用英语对学科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但学生普遍对双语教学仍然寄予厚望,并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外语水平。显然,这些局限性无形中为双语教学的实施设置了一些障碍,一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语言与学科内容的分离,将双语教学过程演变成单纯的词汇课、翻译课或者阅读理解课,模糊了双语教学的重点和焦点,二是为适应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减缓教学进度,降低内容难度。

2.3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同样决定着教学过程实施的难易程度,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美国,双语教学是在以英语作为主流语言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这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及适用提供了充分的语言环境,也使得教学对象的融入性更强。而在欧洲,双语教学的展开是为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语系之间的近似性以及同一语系内不同语言之间的近似性也为双语教学的学习者提供了语言环境上的优势。但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双语教学中采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英语在我国属于延伸圈,是一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学习的外语,虽然英语的普及化一直在进行,但相比较而言,我们没有西方国家的社会语言环境,而且我们的文化和认知结构都不是用英语来编码的,因此,汉语与英语之间也不具备如欧洲国家语言和文化之间那样的姻亲关系,缺少了对双语教学有利的社会语言土壤。因此,从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来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语言运用环境差、关联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3 启示

从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着眼,这些客观条件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地方。

从双语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学者们对于双语教学开设的科目已经普遍达成共识,即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和课程都适宜开设双语课。目前,各国开设双语课程的普遍趋势首先是非人文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等,其次是人文学科。显然,非人文学科相较人文学科无论是在表述上还是理解上都更具有共通性,即使使用不同语言也较少会产生误解,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前沿领域。

从所开设的学科来看,这与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紧密相关,但具体双语课程的开设则要视各高校及各院系的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后决定。首先,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该门课程与国外研究状况的相关程度,该门课程所在学科的整体双语教学开设状况,该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利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若将有些课程盲目设置为双语课程反而会难以将课程深入、有效的展开,同时又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其次,应考虑到开设课程的师资配备情况及如何培养和完善双语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第三,还须充分考虑到双语课程的受众主体,即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及语言能力。这些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条件都是由我国客观的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决定的。

从双语教学课堂的实施过程来看,应根据我国的本土化条件实施个性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所谓个性化,也就是说,并非要采取以一概全的统一模式,而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双语教学,归根结底,仍是一种学科教学,因此,应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并通过学习活动内化学术认知水平和形成学术认知语言,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艳蕊.十年来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5).

[2]严贝妮,崔月,李玉萍.中国高校本土化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和框架设计[J].郑州师范教育,2014(6).

[3]曲燕,王振波,王建军.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4(2).

[4]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

[5]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6).

[6]刘妍.欧洲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框架述评[J].教学研究,2015(3).

编辑∕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