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芳

摘要:东北地方史课程是东北高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一门特色地方史课,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学生传授东北古代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培养更多爱国爱乡的优秀人才,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东北地方史课程;特色地方史课;教改思考

东北地方史课程是东北高校历史专业中开设的具有特色的地方史课程,其教学内容极为丰富、广泛,涉及东北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古代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笔者长期从事东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东北地方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一些高校学生的印象中,东北古代是蛮荒之地,没有什么历史可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北古代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应在第一课导言中重点介绍东北地方史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学生对东北地方史课程的关注及重视。东北地方史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他三方(东南、西南、西北)无法相比的。在辽宋以前,是东北古代民族建立地方民族政权时期;辽宋以后是东北古代民族处于南北对峙、统一全国的时期。

按照一般的观点,东北古代民族分为三大族系:东部的肃慎族系、中部的秽貊族系和西部的东胡族系。这三大族系中的许多民族都曾建立过地方性的民族政权。如东部肃慎族系的渤海政权是靺鞨七部中的粟末靺鞨所建,粟末靺鞨在隋朝时由粟末水(今吉林松花江一带)迁至辽宁的朝阳附近。在唐武则天统治时期参加了北方契丹人领导的反唐斗争——营州之乱,反唐斗争失败后,粟末靺鞨在其首领带领下回归故地,于公元698年建立震国,并设都于吉林敦化。公元713年经过唐朝正式册封后,震国改称渤海,正式接受了唐朝的管辖,确立了与唐朝的臣属关系。渤海全面向唐朝学习,统治机构设三省六部,地方上实行府州县制,以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为都城,并经历15任统治者,存在229年之久,成为东北古代强大的地方政权。又如中部秽貊族系的夫余族,在公元前2世纪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吉林四平附近。夫余国实行分封制,以六畜名官,长期臣属于中原,前后存在达七百年之久。再如西部东胡族系的北魏,其祖先最早起源于大兴安岭一带的深山老林中,此后不断南下,勇于进取,终于在公元386年建立了北魏政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局面,统治中国北方长达150年之久。

辽、宋之后,东北古代民族由建立地方民族政权时期发展为南北对峙、统一全国的新时期。主要表现:第一,以东北少数民族为主统治中原。辽宋时先后存在辽、北宋、金几个政权。北宋与辽的关系是先战争后议和,并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南宋与金也是先战争后议和,并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在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关系中,东北民族契丹和女真都是居于统治地位。第二,辽、宋后,北宋和南宋开始向辽朝和金朝表示臣属纳贡,澶渊之盟中规定:北宋每年给辽朝银10万两、绢20万匹;在绍兴议和中规定,南宋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第三,政治、经济中心开始北移。随着金朝于1153年迁都中都(今北京),北京成为继金之后各朝的都城,经济中心也随之北移。

辽宋之后有三次大统一,其中的两次是由东北的少数民族完成的,即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地方性的、全国性的政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对东北地方史重要地位的了解,使学生增强了解东北古代历史的求知欲和责任感,故而加强学生对东北地方史课程的关注及重视。

二、突出重点,有理有据解答争议性问题

在东北地方史的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用历史依据回答学生提出的带有争议性的问题。东北古代民族政权由于特殊的原因,存在一些具有各自特点的制度,如辽代的投下军州制度、金代猛安谋克制度及后金的八旗制度,这些制度也是东北地方史教学内容的重点。在重点介绍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介绍东北古代历史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箕子朝鲜,是商末贵族箕子的封国,最初在辽河以西的大凌河一带发展,由于受到战国时期的燕国攻击,逐渐向东发展,到今天朝鲜半岛北部,成为朝鲜半岛上最早的国家。西汉时箕子朝鲜被卫氏朝鲜取代,卫朝氏鲜在汉武帝时被征服,西汉在今天朝鲜半岛大部设置四个郡进行有效管辖。对于箕子朝鲜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实际上箕子朝鲜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又如关于渤海政权的性质,史学界也存在争议,俄罗斯学者认为渤海是他们的古代国家;而朝鲜和韩国认为渤海是他们的古代国家。事实证明渤海是唐代管辖下的东北地方政权。关于高句丽政权也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朝鲜和韩国认为高句丽是朝鲜的古代国家。大量的史实证明高句丽是东北古代的政权,前后存在了705年,在唐代时被唐代军队打败,其遗民大部进入中原。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给予学生有理有据的解释,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活动

在东北地方史的教学上,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活动。在课堂教学上,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选择图片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东北古代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背景,有些历史文物虽然被掠到国外,但仍是东北发展的历史见证,如今在日本皇宫的唐碑亭便证明了唐代鸿胪井刻石是渤海隶属唐朝的实物见证;如今在俄罗斯的海参崴国立博物馆的明代永乐碑和宣德碑,见证了明代对黑龙江下游的经营。通过图片详细介绍这些文物的今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强烈爱国主义的责任感,还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除了多媒体教学、学生问题之外,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东北地区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博物馆,都是进行教学实践最好的学习基地。如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陈列中展出了丰富的从黑龙江原始社会至清代前期的重要历史文物和历史图片: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和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和城址、唐代渤海国的舍利子和陶器、辽代著名的瓷器、金代的农具及兵器、清代的八旗和服饰等,这些实物都是进行直观教学的好材料。

东北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都城遗址,最重要的有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和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渤海都城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东京城,是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边疆民族的都城遗址。其城的布局完全仿照唐代都城长安城,由外城、王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都城的规模达到32里,是当时东北亚的第一大都城,1962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了解当时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城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是金代前期的都城。金上京城由南北两座城组成,宫城位于南城的西北部,周长22里,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重要都城遗址,能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东北地方史的知识。

四、开展问卷调查

学期末,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选课的初衷,亟须了解的相关知识以及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哪个阶段的历史感兴趣;对本课的教学有何意见;对今后的教学有何好的建议等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完善东北地方史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东北地方史是高校学生了解东北、了解家乡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满足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北地方史的需求,培养更多爱国爱乡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