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一峰

体育教研员作为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的“领航人”,不仅是一种称呼,更承载了区域教师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发挥体育教研员在学科教学和教研方面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有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体育教研员主要由省级教研员、市级教研员、区县级教研员等组成,本文主要聚焦区县级教研员的基本要求与笔者长期从事教研员工作经验,谈谈教研员应如何引领区域体育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精准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有效教研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营造学校体育教研氛围,给区域体育教师搭建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具体举措如下:1.加大对教材研读的重视和指导,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教材研读,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关注学情分析,梳理重点教学项目等一系列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独立分析教材能力,深化对新课标关键词的理解和运用,有效提高骨干教师的体育教学素养。2.实施新课标引领下的学校课程整体设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全区学校教研组构建学校整体课程、年度课程、学期课程和大单元课程,真正做到合理规划课程的安排,再通过大单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这种改变能够系统化地学习、练习、应用所学技能,最终经过系列化的单元学习掌握1~2项运动技能。3.加强线上教研。当今社会,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防控期间,探索线上教研新路径,组织网上教研活动,大家发挥了集体智慧,分工合理、通力合作,积累了经验,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学习平台。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尝试将继续发挥作用,为线下教学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二)实效师训

建立联合学习站,选拔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中小学研耕团队,在区域名师领衔下,开展集体磨课、团队赛课、模拟上课、大单元教学计划展示、读书分享会、学习观摩、观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学习活动,通过团队出谋划策、共同商讨、不断实践,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发展。具体举措如下:1.成立区域特级教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为引领来组建学习团队,招募区内积极进取、条件优秀的年轻骨干教师,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读书活动、研讨、专题探讨等形式带领优秀教师进步,同时在过程中也让有意愿、想学习的教师加入,扩大学习群体,以此形成带动效应。2.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组建名师小组,带领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能够从解读教材、备课、规范上课、听评课、随笔札记总结等角度,得到全方位指导,使青年教师学有方向,做有方法。3.通过扎实、有效的师训,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争取让年轻教师能在第一年“会教”、第三年“熟教”、第五年“慧教”,从而促使年轻体育教师从“学习者”转变为“教育者”的快速成长。

(三)聚焦课堂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体育教师一直努力的目标。教研员是学科教学的骨干分子,是学科教研的带头人物。有人称,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因此,教研员要严格要求,并为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指导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改变过去以教运动技术为核心的方式,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和健康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作为重点。2.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新动向,探索以大单元教学为引领的教学方式变革。大单元最能反映运动技术的“学理”过程,也承载各种体育教学模式。鼓励体育教师养成大单元意识,关注大单元中课时练习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趣味性。3.深入开展拓展性课程的研究与指导,关注多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科质量的提升。

二、优质服务,保障教师专业提升

“要想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教研员就是教师快速成长的“火车头”。一个人可以跑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跑得更远。

(一)搭建助力平台

鼓励教师参与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有利于加速教师的专业提升。教师在参加优质课评选的过程中,上课是教师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好途径,首先要依据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进行课前教学设计,这是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它是解决“课如何上与为什幺要这样上”的实际过程。其次是实际的上课操作,它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理论、课程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教师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会得到团队的帮助,反复琢磨、修改并优化自己的课,经过不断磨砺出来的课会使老师们脱胎换骨,实现质的提升,最终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

(二)组建合作团队

狠抓基本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评比,发挥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作用。首先组织区级展示和比赛,再选拔参与市级评比,最后推荐参加省级教学能力评比。在此过程中,一届一届的教师们都得到了前面参与比赛的教师们专业、精心的指导,如此往复,参赛教师们始终能在团队的通力帮助下取得优异成绩,由此,这也成为一项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团队赛课”是一种创新的团队活动模式,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与比赛,各项比赛汇聚集体的智慧,比赛结果不仅凸显个人的能力,更体现集体的荣誉。“团队赛课”改变了以往个人参赛单打独斗的方式,促使人人参与,团结协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有效促进校本研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每个人最大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都无私奉献着,同时也受益良多,这种精神一直鼓励着青年教师。因此,教研员组建一支通力合作、相互帮助的合作团队非常重要,这也是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的有效保障。

三、突出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学更好地发展,教师的研究要基于对教学实践的需求,研究的过程密切联系实际,研究的成果对实践具有指导价值。面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真问题,要采用科学的手段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需要借助科研的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以评促教:探索运动技能表现性评价的区域教研新实践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域教研活动应立足于学生运动技能的表现性评价。改变以单一数据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唯分数”现象,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中考形成合力,促进常态教学的改进。观察分析学生在体育测评活动中“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行为表现,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教与学”的现状,为后续修正教学方向,提高体育课堂教与学的质效服务。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数据分析、客观量表等现代化智慧手段,保障评价的高效、简洁。强化体育学科的育人理念和能力发展优先,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并把教学观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评价促进教学观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让体育学科的表现性评价得以更好地落实,反映“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也能为后续修正教学方向、提高课堂质效服务。

(二)以练助学:构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区域教研新经验

以体育家庭作业为切入点,开展区域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新尝试。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课堂无从达成,体育家庭作业的研究也成为必然。学生素养的养成需要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以“课堂”为着力点、以“作业”为增值点、以“家校社合力”为支撑点,构建课堂、课后、校外一体化育人体系。体育家庭作业既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更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重要途经。从区域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发布、操练、评价四项内容进行研究,出台区中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运行机制,引导和支持学生进行更多时间的练习,形成课内外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运动习惯。

(三)研而得法:落实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区域教研新策略

教研活动应明确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教育科研只有植根于一线教育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科研含量。教研员要以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为科研的核心导向,积极创设科研工作化、工作科研化的氛围,围绕课题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竞赛、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评比等活动。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组织多途径的教学展示、基本功、教案设计、教学技能比武、科研讲座等活动。使教师在活动中磨砺教育教学基本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结语

体育教研员不同于普通体育教师,他们需要反复学习与准确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精神,并引领和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把课程标准有效贯彻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每一位体育教研员都有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方法,本文仅为抛砖引玉,为共同提高教研员的工作质量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