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伟德 魏斌 李启迪

摘 要:追求体育“好课”是广大体育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近年来大家所经常关注的话题,然而,什幺是体育好课却众说纷纭,其影响因素也较为众多,本文主要从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堂气氛”两个视角探讨什幺是体育好课的问题。因为运动技能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课堂气氛”则与体育教师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而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又与其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策略等有着直接的关联。

关键词:运动技能;气氛;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32-03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已受到了较大的关注,过去大量存在的教学“放羊”问题已逐渐较少,而什幺是“好课”却成了广大体育教师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无疑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来的一大进步,也说明了广大基层教师在体育教学观念方面有了较大的飞跃。但由于对体育“好课”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什幺是体育“好课”,大家说法不一:有的学者从某个细节上论述了体育好课的标准,导致了体育“好课”评价的窄化现象;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体育好课的标准,导致了体育“好课”评价的抽象化现象;等等。本文从运动技术教学视角和“课堂气氛”心理视角探讨体育“好课”的要求。

一、“好课”的前期研究综述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资料,获得有关“好课”的研究文献1341篇,其中有关“体育”主题的“好课”文章有28篇。阅读以上前期研究文献,值得借鉴的主要文献及其观点有:

吴洁认为,“‘好课判断需在分清课的类型基础上,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1]

沈斌认为,“好课要具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等特征,同时指出要想上‘好课必须处理好健身与技能、继承与创新、面面俱到与亮点的关系”。[2]

陈荣成认为,“好体育课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不是让学生学练、课堂上有没有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不是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课堂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裘松杰认为,“一节优秀的体育课必须以体育技能教学为核心,以运动练习为手段,追求课堂和谐、师生和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

毛振明从“好的体育课必须有好的教学目标”“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好的体育课必须伴随着正确有效的评价与激励”“好的体育课首先要像体育课”“好的体育课必须是教法选用得当”“好的体育课应是主导和主体相辉相映”“好的体育课应是精心设计的课”等角度详尽地阐述了“好课”的具体特征。如他指出好课的标准之一是:“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关体育“好课”的前期研究较为丰富,且来自一线教师的文章与观点较多,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体育“好课”的评价标准,对深入讨论体育“好课”提供了值得借鉴与参考的研究基础。

二、以运动技能目标为切入点论体育“好课”

为什幺要把运动技能目标作为评价体育好课的切入点之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动作技术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众所周知,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之一,缺失身体练习的体育课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因此,新课改前期所出现的那些诸如“电子竞技游戏”“扫把飞翔”“多米诺骨牌”等非身体练习类内容都是我们应该规避的。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从课时、单元、学期、学年等各类教学计划中实施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获得运动体验,掌握几项运动技能。所以,我们需要把运动技术教学成效作为考察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运动技术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但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的并不是正规的运动技能,而是一些非正规的运动技能,如并不是学习篮球各种技术,而是把篮球作为一种工具,做各种篮球滚动、持球跑步、跑动传递等动作。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运动技术教学”并不完全适合,而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学练。

二是,运动技能目标是体育课程目标的核心目标。从体育课程四大目标来看,运动技能目标是核心目标,其他目标皆由此展开:如运动参与目标直指体育课具体的运动技术教学内容;身体健康目标也因体育课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体现差异性;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更是需要结合体育课运动项目特点进行设计、展开教学,如果脱离了运动技术教学的心理健康辅导与社会适应促进,那便是远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

三是,“运动技能目标”既是体育教师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结果,又是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逻辑起点。换而言之,体育课堂任何教与学的活动都是围绕运动技能目标而展开的。体育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是,运动技能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测量性。运动技能目标能成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观察点,另外是它与其他目标相比更具有可测量性,如投篮10次中几?连续运球几分钟?蛙泳能游多少米?近年来,广大基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的制定科学性、准确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也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运动技能目标可测量性已逐渐达成一定的共识,同时可为今后定量评价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以“课堂气氛”为切入点论体育“好课”

“气氛”是弥漫在空间中的能够影响行为过程的心理因素总和。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这有点类似于物质的电场、磁场、力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不需要直接接触,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场就能产生作用。

“课堂气氛”特指某教学班级中师生共同形成的一种心理气场,而这种“气场”的特点主要是由班级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决定的。

体育课堂是所有学科教学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气氛可以运用“秩序、参与、交流”三个指标作为考察其不同的类型: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对抗的还是和谐的?是活跃的还是沉闷的?学生在积极的、和谐的、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中可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井然有序、学生之间交流频繁、师生之间相互信任。而学生在消极的、沉闷的甚至是对抗的体育课堂气氛中则可表现为师生之间互不信任,大部分学生不相信体育教师、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上课时学生注意力涣散、课堂秩序混乱、教学目标无法达成等。

影响体育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手段、评价等。我们认为,在众多的因素中“教师”对体育课堂气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影响体育教师的因素又有很多,如教师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教学理念、业务水平、教学态度等,这些因素都是构成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假如体育教师的知识匮乏、运动技能缺失、业务水平较低等,那幺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仅仅于此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或者是学生喜欢的教师,他必将具备与众不同的特质,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因此,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体育课堂气氛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什幺是“魅力”?它主要是指“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特性,形容一个人的个性之美有着很强的诱惑力与吸引力。其次,“个人魅力”是由某人的语言、动作、气质所表现出来的、得到别人感性认可的,对他人的情感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特性。最后,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指由体育教师身上散发出的、具有个性化的特性,它既与其他众多的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具一定的特殊性,其共性在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所具备的特性:直爽、坦诚、干脆、简单、公正、公平等。它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体育教师身上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其人格特质既有正面的,如聪明、乐观、谨慎、热情、果断、直率、尽职等;也有负面的,如的孤僻、抑郁、多愁善感等,还有冷酷、敌视、怪异等。

行为管理学家东尼·亚历山卓和麦可·欧康诺把“人格特质”分为四种:指挥者、社交者、协调者、思考者。结合体育教学视阈,我们认为,体育教师的“人格特质”主要有四种类型:(1)指挥型的体育教师。此类教师具有较强的控制欲,具有领导的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各类学生操控自如,有较强的自信心、强调效率、注重目标,但他们比较霸道、缺乏耐性。(2)社交型的体育教师。此类教师比较外向、善于人际、对人友善、喜欢表现、关心别人,因此,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和谐,但他们喜欢照章行事、谨慎做事。(3)严苛型的体育教师。此类教师对人严肃、对事严格、注重逻辑、关注细节、保守内向,但经常吹毛求疵、蛮不讲理。(4)幽默型的体育教师。幽默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幽默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最富有个人魅力,他不仅能与别人愉快相处,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最高领导,学生是被领导者,在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幽默型的体育教师可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在,会让学生解除戒备心理、缓解紧张对抗情绪,增强团队凝聚力,幽默型体育教师能通过轻松风趣的方式来化解许多尴尬、窘迫局面。

结合上述体育教师“人格特质”的四种类型,笔者认为,每一类型的体育教师各有特点与优势,可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笔者倾向的是幽默型的体育教师,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与具有幽默感的体育教师相处没有压力与畏惧,容易形成一种“平等、宽松、活泼、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并易于实现“育人”目标。

四、以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堂气氛”为切入点论体育“好课”

1.小学体育好课——小学的体育课堂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载体的“好玩”课堂

小学生由于其身体素质条件的限制,不宜学习一些成人的运动项目技术,但其身体活动还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必要的身体活动有助于身体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小学生天性好动,通过必要的身体活动,可加强小学生与大自然、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与接触,有助于情商与智商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宜进行成人化的运动技术教学,特别是小学低段学生与中段学生,更应以发展小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内容作为教材内容,如简单的走、跑、跳、投、攀爬、支撑、负重等,其中的跳也是简单“跳”的组合,而不是挺身式跳远或背越式跳高等;篮球也可以作为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但它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如可以把篮球作为一种工具做各种滚动、手对手传接练习,而不是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技术,如成人化的投篮、急行运球上篮等。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因考虑到小学与初中学段的衔接,此阶段体育教学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较低难度的运动技术教学。

另外,由于小学生天性率直、天真活泼,课堂教学气氛易于调动,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与管理,避免严苛、呆板的教学,运用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有效组织各种竞争类运动游戏与身体活动,让小学生感觉“好玩”,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好玩”的课堂,并使小学生从“玩”中体会运动乐趣、从“玩”中获得健康、从“玩”中学会简单身体动作。

2.初中体育好课——初中的体育课堂是以多样化运动技术为载体的“活泼”课堂

由于快速的生长发育,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阶段的学生已基本具备学习运动技术的身体条件与心理条件,如果此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再次重复小学阶段的各种游戏,那幺,我们将无法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体育教学的衔接性,从而导致一些运动项目低水平教学的重复现象。因此,初中阶段可谓全面、初步学习运动技术的较好时机,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进行较为正规化的教学,当然这还涉及到多样化运动项目如何精选的问题、单元教学学时和学生能不能学会与掌握运动技术的问题,这些问题较为复杂,本文暂不讨论。总之,初中学生已基本具备学习一些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技术,这是我们正确的理性思考结果,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初中体育经常被“中考”项目所牵制,导致“考什幺、学什幺、练什幺”的不正常现象,当然这是暂时的,我们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中考与初中常态教学之间的关系。

另外,初中学生较为叛逆,情绪不稳定,逻辑思维不成熟,课堂教学管理较难,如果体育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处事不公、管理松懈,那幺学生的课堂教学纪律就会一落千丈;如果体育教师过于严格,那幺课堂教学氛围就会很压抑,因此,对初中体育教师来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人格素质就是“公正”与“公平”:既要满足学生一定的兴趣爱好,又不能过于放纵学生;既要严格对待学生,又要避免过分压抑。这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对体育教师产生尊敬感、信服感与依赖感,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活泼”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3.高中体育好课——高中的体育课堂是以专项化运动技术为载体的“认真”课堂

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身体素质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此阶段是进行专项化体育教学的最好时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高中阶段实施选项课程教学,此策略是符合人体生理学、心理学原理的,值得提倡,但由于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践过程中遭遇了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学校教务处排课难的问题、各班学生交叉上课管理难的问题等,导致了很多学校放弃了选项课程的教学,从学理上分析,这是不合理的,也是应该纠正的。总之,高中体育是学生进行专项化学习运动技术的好时机,也是学生收获最大的阶段:此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集中、模块教学学时充足、学生学习态度认真。

另外,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运动兴趣也基本趋于稳定,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更容易明白道理,他们的运动兴趣不仅仅是建立在对运动项目的感性与表层的认识上,而且是建立在对运动项目技术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上,因此,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运动技术吸引学生,而且要以多变的教法、灵活的手法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让高中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样才能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学习运动技术、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结语

“好课”是近年来人们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但因每一个人看课的视角不同,对于什幺是体育“好课”也各有说法,本文从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堂教学气氛为切入点,探讨了体育“好课”的一些要求,虽然我们努力在各家之言中寻求其共性,但其遗漏之处也在所难免。笔者所欲阐述的“好课”本质在于体育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成功体育”授课方式:第一,体育的成功是体育学习的基础,失败的运动只能给学生带来“习得性无助感”,最终导致学生讨厌甚至离开体育,因此,体育“好课”必须是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课;只有成功的体育才能使学生获得快乐,也只有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学生才会坚持运动。第二,体育教师是教学班级的首任“领导”,他或她赋予了教学班级的灵魂,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为班级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还潜移默化地营造着一种近乎神秘的、独特的课堂氛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课堂气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吴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好课”的判断[J].体育学刊,2013(02):62-64.

[2]沈斌.新课标下体育“好课”标准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5(01):73-75.

[3]陈荣成,陈志芳.什幺样的课才是好课——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J].体育教学,2003(07):6-7.

[4]裘松杰.我眼中的好课——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展示课谈起[J].体育师友,2013(05):45-46.

[5]毛振明.好的体育课应是精心设计的课[J].体育教学,2007(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