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妙霞

【摘要】“大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其主要对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强调,在提问的时候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除此之外,我国教育部门整改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关注学生成绩转到怎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更要将“大问题导学”积极地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思维能力

我国教育部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整改,从之前的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转变为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这样的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该“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优化教学理念,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大问题导学”的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没有那幺完善,思维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创设出相应的情景,比如:可以先带领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然后把上节课的内容和这节课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对这节课的重点有相关认识,同时提升教学效率。

2.问题导航

推动学生进步的前提就是问题[1]。尤其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尤为重要,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那就代表学生没有对所学的知识完全掌握。因此,教师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课堂中来之后,还要用“大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学习

在提出了问题之后,教师要根据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先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在学生得出答案以后,教师可以将相同答案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之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由教师指出不足。

4.巩固应用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只有难度适中或者偏小一点,才有利于“大问题导学”的更好应用,让小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愿意回答问题,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5.归纳总结

在数学教学结束了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可以先带头对这堂课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之后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或者问问学生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以促进学生总结思维能力的发展[2]。

二、“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措施

1.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形象思维就是对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影像进行表述的一种思维方式。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就是形象思维。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讲到“余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余数的理解。比如:“现在桌子上有15个草莓,要把它们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那幺一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草莓呢?还剩下几个草莓?”教师可以用字典来代表草莓进行摆放,让学生有一个形象记忆。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再提出几个类似的问题,比如:“课堂上有13个小朋友要分组进行游戏,需要4个小朋友一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游戏?还剩下几个小朋友?”等等,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更好的掌握。

2.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进行灵活的思考,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整,可以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3]。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乘法”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大问题”:“5+5+5+4=?”让学生把这个算式换成简便一点的算式。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很多结论,其中有学生表示可以转变为“5×3+4”进行计算。能想出这个方法,对于之前没有学过乘法具体运用的学生来说已经很厉害了,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然后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争取让学生想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转换方法。比如将这个算式转变为“5×4-1”,通过这种解答方式,学生可以看见那个不存在的5。这种可以发现别人眼中看不见的问题,并且还能提出相应的问题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教师要对这样的学生给予肯定,多多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3.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逻辑思维指的是思维缜密程度,主要体现为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进而推出合乎条理的逻辑准则。在此过程中,要求论据要有一定的说服性。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要求相对较高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时期就应该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关教学实践表明,使用“大问题导学”这种方式能够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讲授“商不变性质”的时候,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大问题”:“6÷2=3;60÷20=3;800÷400=2。”在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这几个式子之后,学生会对教师接下来要做什幺产生疑问。看到学生产生这种反应,教师并不会感到意外,而是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逐一对这些式子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相互之间进行对比:在两个算式之中被除数还有除数都增加了几倍,这两个式子最终的商产生了什幺样的改变?怎样把刚刚进行比较的结论用简单的话语进行一定的表达?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大脑就会高速运转。紧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式子再一次进行详细观察,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分析。在这种引导手段下,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课堂知识,而且能够了解和更加深入地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这种逻辑方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力能够获得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现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与现在的社会相适应。因此,教师要立足于现状,把“大问题导学”这个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数学,为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苏丰南,潘江武,覃小平.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四种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35-36.

覃小平.《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广西教育,2014(41):19-20.

张晓燕.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初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