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幺知识,养成什幺习惯呢?简单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略谈学习国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据此,笔者认为,抓住阅读和写作这两项最重要的语文素质,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随文练笔正好把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一、随文练笔的内涵

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这体现了学和用的同步性,符合阅读教学的学用迁移性原则。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的阅读教学,应是成功的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解读,或诠释,或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丰富,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充盈……许多鲜活的教学实践证明,随文练笔,读写结合能有效地将解读的结果进行梳理、定格和提升。

二、让想象成为随文练笔的抓手

想象是指人们对已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进行积极思维,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出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孩子们在阅读文本时会根据自己原来的情感、生活经验、独特的眼光,或是阅读文本时的心情,在对话过程中,能自主地发现意义、构建意义。因此,采用拓展想象式练笔,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立体地诠释文本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

1.情节扩展式。所谓“情节扩展法”,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内容扩写具体,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廉颇“负荆请罪”这是极为概括的,也是扩写练习的好材料。指导扩写时,我要求学生把握廉颇、蔺相如二人性格特征,用情节扩展法来具体叙述。廉颇亲自登门向蔺相如请罪的经过,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一位学生这样描述: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他见了蔺相如,马上双膝跪地,一脸悔过地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知道您竟这幺让着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幺还来给我赔礼呢?”他急忙帮廉颇解下荆条,扔在地上,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描写与叙述的技能。

2.填补空白式。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是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如《凡卡》一文,信寄出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作者留下了空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这一情节补上。这样引导学生补白,着力挖掘“言外之意”,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诠释,文本的内涵便逐步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更为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促进学生构建文本的新意义。又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了“我”——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传神,是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的很好素材。因此,我尽量压缩讲读内容,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课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之余,设置了这一小练笔:“听了妹妹的话,真相大白之时,‘我’肯定思潮起伏,文章的作者只用了一个省略号代替我的心里想法,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假如你就是文章的‘我’,你此时会怎幺想?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小练笔写完后,我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内容,互相评价内容是否切合主题,语言是否通顺优美,写法上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保障随文练笔评价功能的正常发挥,使随文练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教师不用多费口舌,只设计一个巧妙的环节,就水到渠成了,这不就是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空白艺术的结果吗?

3.结尾续写式。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练笔。如《挂两枝笔的孩子》全文讲完后,教师即时提出:①老师找小亮谈心时,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是怎样的?②当时,小亮的心里会怎幺想?③在他的学习和生活中又会发生什幺故事?围绕这三个问题,学生展开想像,当堂练笔。

4.体裁改变式。同一题材,换一换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习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把《鲸》改写成童话;把古诗改写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如《牧童》《清平乐.村居》可以改写一篇写景为主要内容的叙事文章。

总之,随文练笔不但符合现代语文教育思想,而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特点,它变乏味的写作练习为一种轻松的充满乐趣的练笔活动,培植孩子“想写”的意识,激发孩子“乐写”的兴趣,培养孩子“会写”“善写”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了最佳的课程效益,奏响了语文教学的华美乐章。我们坚信,只要矢志不渝,不断努力,勇于实践,以新课标,新课程的精神为指导,“随文练笔”这朵小花一定会在素质教育的百花园里灿烂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