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平

摘  要:新课教程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积极转变原有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推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交流,提升问题解决效率,更能够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看,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现阶段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解应用题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各位初中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化问题分析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营造和谐课堂学习气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设置开放性问题,建立课后评价体系,优化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手段,着力发展初中生数学核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争辩、解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优化合作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优化合作学习的效果,保证合作学习进度和效率。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课堂表现、擅长的数学知识方向及性格特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合作互惠,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效率。

举例分析,教师进行“等积变形”的应用题教学时,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每名学生在应用题解题数,对“审”“设”“列”“解”“验”“答”中的哪些部分擅长,对哪些步骤不能够透彻掌握其技巧。此外还要根据合平时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分析哪些学生比较外向,善于发言、总结;哪些学生比较细腻,善于发现问题,提供思路,哪些学生解题能力较强;能够准确找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综合考虑学生的擅长方向和思维特征,将不同性格、思维方式的学生匹配到同一小组,保证小组内的合理分工,实现“1+1>2”的学习效果。

二、营造和谐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还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初中生具有对外界事物接受能力强、好奇心重等特点,但同时也具备个人毅力不足,对事物的专注能力次于成年人等特征。因此,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时刻保证课堂气氛的轻松、愉悦,通过温和、亲切的态度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勇敢克服困难,战胜应用题学习的难关。

以劳力调配问题应用题为例:“机械厂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一套设备需要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问需安排多少名工人分别加工大、小齿轮,确保大小齿轮数量配套?”此时课堂中已经完成了小组划分,教师可以提出如“请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请提供本题的解题思路”“请准确写出解题步骤”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要时刻注意各讨论小组的动向,对积极活跃的小组要大声、热情地给予赞赏,激发其他小组的好胜心。对于气氛较低迷的小组要主动、亲切地询问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解题思路,循循善诱,并在学生对接思路之后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多角度探究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时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方式独特,性格特征也较为鲜明。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同学生提供的解题思维,施行多角度探究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上一章节的劳力调配问题应用题为例,教师设置的三个问题分别从“发现问题核心”“提供解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到了学生的擅长方向和个体差异。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多角度的问题激发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对任务进行“按需分配”,满足不同特征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向其他同学学习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在整体上加深对应用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思维活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四、建立课后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正确认知课后评价的重要作用,建立全面、完善的课后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学生的课堂不同阶段的表现,并实行学生互相评价、师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合作学生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合作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度,从而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以上述围绕劳力调配问题应用题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为例,教师首先在课后对学生从小组、个人的角度分别作出评价,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提出表扬和改进意见,对表现平平的小组作出情况分析并提供进步方法;对小组内个人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要求其进行思路分享,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个人予以安慰,并在课余时间进行疏导、引导和鼓励。此外,还要让小组内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课堂表现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学生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注、认可、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思维,综合提升学生的个人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映霞,林向华,熊喜阳.在基础薄弱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02):10-11.

[2]许素桃.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8):25-27.

[3]赵晓楚,周爱东.数学应用题中的合作学习——浙教版《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合作学习教学案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9):38-39.

[4]徐赛华.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2(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