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吉薇

摘 要: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1]。在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中,作为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体现的“历史解释”尤为抽象与复杂。本文尝试以情境化概念解读突破点,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教学片断,就“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概念解读

一、“历史解释”刍议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释是:“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史解释”顾名思义,就是对历史进行描述和解释,涉及到相对客观的解释主体,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史料中,甄别出客观真实的历史史料,基于可靠的历史史料,对历史概念、事件等进行阐释,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而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过程中,历史概念既是学生积累历史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载体。“概念可以把人的思维和表达从物质环境的支配中解放出来,一旦掌握了概念,个体就易于学习实际上是无限的知识”[1]。可以说一切历史教学某种程度上都是围绕概念展开,概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历史知识系统,更能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学会学习。而历史概念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纷繁复杂的种类以及独特而错综复杂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历史教学中必然面临挑战,同时也决定了它在历史教学中的灵魂和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例实践与解读

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笔者尝试对教材进行重构和解读,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二战后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展史为线索,结合历史史料,将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措施串联。通过自制视频动画展示经济危机及二战后的欧洲各国图景导入,并设问“二战后,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西方国家又是如何自我调整和修复的?其效果如何?”承上启下并将思维迅速带入课堂。

在新课教学中,通过几组历史镜头,跟随西门子公司二战后的变化,寻迹战后西方经济的调整。

镜头一:“二战后德国政府在铁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工业对电气设备的需要,以及电站的建设和日用品的要求都刺激了西门子公司的迅猛发展。1946年公司开始了第一个公共事业领域的生产计划及服务,这项工作主要包括铁路邮政航空系统的重建和维护以及电力供应系统的恢复等。”合作探究:这一举措反映出德国怎样的经济调整政策?是否只有德国如此?在此基础上,通过呈现德国、美国等国家国有企业的图片以及日本、法国制定经济计划的相关材料,美国财政手段等措施,引导学生思考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的具体措施并通过体会其共同特征,抽丝剥茧习得新的历史概念——国家干预经济。

镜头二:“1950-1951年度是战后西门子第一个“正常”业务发展年份,公司的销售额和销售量都基本恢复到1935-1936年度的相应水平。10年后,销售额增长了5倍,达到了48亿马克。公司业务的蒸蒸日上也反映在员工人数的增长上,1950年德国国内员工人数为85,000人,到了1966年,增加至220,000人。——《世界级企业发展史》”合作探究:西门子公司自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将怎样去应对这些变化?

镜头三:“1965年,西门子公司的发展遇到瓶颈,董事会作出了艰难的决定,全球约43.5万名员工中将有4%被裁,裁员总数超过1.7万人,其中德国国内的大约13.6万名员工中有6400人将下岗——德国《南德意志报》”

合作探究:西门子公司员工失业后的生活保障谁来买单?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政策?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通过几组历史镜头,将抽象的历史概念情境化,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深化对相应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在自我构建获得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历史思维品质,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三、结束语

“从认识论角度讲,历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历史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2]。而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紧紧围绕落实五大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其中历史解释最具有复杂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是一种髙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于历史的解释,也是对历史的再创造。在新课标及历史研究前沿理论成果的指导之下,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深入概念解读,不断接近历史真相,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所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美]R.M.加涅着;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3页。

[2]赵秀玲主编:《历史教育学》,[D]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