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

摘  要:语文味是语文教学中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过去受到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语文味的认知模糊而且片面,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遇到的阻碍太多。如今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语文味问题又重新摆在面前,本文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语文味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探讨,希望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味;策略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构成的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教育的重点就是抓住学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才能真正发挥学科教育的特点。语文不似研究数量、结构的数学知识,也不同于认识道德、规则的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更是母语初学阶段,提升语文味,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落实朗读教学,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

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必须立足于学生主体,需要学生能够感受和体会,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演,曲高和寡的形式主义。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知能力,这需要通过语文知识的积累而日渐丰富和完善。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语文学习的初步阶段,识字的基础上更要理解和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而朗读是学生感受语文味的必然选择,语言文字诵之于口,才能调动多种感官去同时体会和理解,认知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小学教材选定的文本内容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语感能力培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比如,在《乡下人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朗读,在细细品味中去想象那一幅幅烦人美丽画面,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对汉语文字的组句成章的技巧运用产生深刻的内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朗读技巧的指导工作,准确的发音朗诵标准,语气语调的适时变化,整体感情的抑扬变化。朗朗读书声向来都是体现学生沉浸语文学习的常用描述手段,可见朗读对于语言学习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以说没有朗读就不算完整的语文学习。总之,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二、进行情境创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满语文味的课堂,需要学生体会到文本表达的意境美和形象美,除了通过朗读活动来进行感悟体会之外,学生也需要有足够的分析思考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尚不完善,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比如,在《清平乐·村居》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画面,用中国山水画的色调进行渲染,并配上舒缓轻松的音乐背景进行烘托。引导学生进入清新秀美、朴素雅静的自然风景当中,感受农家生活安宁美好的生活场景。又比如,在《小英雄雨来》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感受和学习文本,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加深刻的认知体会。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理解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但是学生主体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引导学生实践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重构,才能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三、注重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的语文味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汉语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达出优秀的文化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学生除了通过朗读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也要在写作训练中写出课堂的“语文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活动,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也可以通过分享文本阅读的感受和体会,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进行读后感想的随笔活动,或者根据文本写作具体安排,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进行扩写或者续写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慢慢懂得“语文味”的内在含义,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用“语文味”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也要借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另外,作为课堂活动的引领者,教师对课堂“语文味”的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提高课堂语言的生动性、逻辑性和文学性,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能够运用人文精神的内在情感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用独特的学识魅力丰富课堂的语文氛围。

参考文献:

[1]黄艳婷.如何创设富有“语文味”的生活语文课堂[J]. 现代特殊教育. 2018(09).

[2]黄秀金.把准语用点,让课堂彰显语文味[J]. 小学教学参考. 2017(01).

[3]彭士静.强化语文味,创生课堂教学新视点[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