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娟

摘  要:通过对语文讲学稿模式的研究,我校的初中语文讲学稿教学形成了较优化的资源,尤其在文言文讲学稿中成绩显着,其他讲学稿模式大胆尝试创新,在不断摸索前进。讲学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讲学稿的发展与创新是我们教研的前进动力。

关键词:教研;讲学稿;文言文教学;讲学稿的挑战与困惑

一、讲学稿发展的沃土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各个学校都在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学校中学部是在讲学稿模式引领下进行课改,探讨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实现高效课堂,打造师生互动其乐融融的乐学氛围。

集体备课使我们在备课组的统一安排下,扎实了教研,并且就大家的研究成果探讨共享,形成比较优化的公共资源。如:我们讲学稿的研究,已初步形成模块,但也不拘泥于现有模式,提倡务实并积极鼓励创新。我们在讲学稿的基础过关和文言文讲学稿方面,已颇有成效,现代文精读课也成规模,经典练习稿层出不穷,作文创新稿大胆尝试,前途一片光明。

二、讲学稿发展的亮点——特色文言讲学稿教学

接下来我就说一说,让我受益最大的文言文讲学稿教学。

首先,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读,读的环节的检测,我们基本放在语文讲学稿预习导学部分。读的要扎实有效,读的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如:初读时,可以让学生注意字音、字形;再读时,让学生注意节奏;三读时,尝试读出情感等。强调多形式的读,可范读、听读、跟读、个人读、互读、小组读、展示读等,读熟读通读出感悟。

其次,在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小组学习是在个人自主预习基础上开展的,在小组合作前老师有技法指导,有时我们也将技法出示在讲学稿的预习导学中,方便学生课前自学。在小组学习中组长很关键,每个组员在组长安排下通力合作。小组成员是事先按学习能力强弱搭配好的。各小组成员先画出重点字词,合力解决重点词的意思,再根据翻译增添补等方法,串全句的意思。不会的,有疑问的画出来,再全班交流,也可写在黑板上请老师解惑。学生翻译完,老师要检测反馈,看看句意是否扎实掌握。

再次,反馈要保证质量,查漏补缺,强化疑难句的理解。反馈时,可进行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倾听提问;可老师提问,也可学生提问,尤其是重点字词和疑难句翻译,反复几次。课上老师提问反复,课下学生回家复习反复。通常一篇文言文要三四个课时才学完,所以每节课的反馈,都要根据早读的检测和学生掌握情况,反复强化易错的字词。反馈的形式也要多样。

落实完翻译,就要进行课文的分析,根据讲学稿上预设的问题,学生经过提前预习,可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课上探讨。简单的问题师问生答,说说即过,复杂的问题可以老师点拨、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文言文教学还要落实到背诵,往往一篇文言文有好几段,要系统地安排学生背诵,这也要依靠小组学习的力量,每天规定相应过关内容,以捆绑考核记小组量化,评价小组学习效果,激励小组形成竞争,提高背诵效率。

文言文字词记忆是硬件,不能学完了强化几天就完事了,而是要不间断地巩固。早读课时重点课文中的重点反复滚动复习,强化记忆效果。一篇文言文学完,还应配及时的巩固检测稿。

总之,在文言文讲学稿的教学模式下,文言文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的,反馈检测也是在踏踏实实地练习,学习效率比较高。

三、各种形式的讲学稿尝试出新

在文言文讲学稿的带动下,其他的方面的讲学稿设计也在探索中。如:作文课讲学稿的探究,利用作文讲学稿的组内公开课、赛讲课等活动,渐渐地我们对作文课也有了新认识,有了讲解的路子。

除了对作文讲学稿的大胆尝试外,我们对现代文不同文体的讲学稿,也进行了改进。如:上精读课时,我们基本上按课时出讲学稿,对于一些经典作家的作品,我们请有经验的老师上观摩课、优质课,供备课组其他成员学习、研讨。对于一些文学性较弱,内容也比较深奥的问题,我们尽量尝试出新,打破常规,以便更清晰明了地给学生讲解。

另外,我们对讲学稿的单元测试卷也做了改进,除了每单元的正式测试外,在测试之前先有一个模拟练习卷,周末发给学生自己做,周一老师反馈。反馈完了及时测试,提高了考试的质量和实效。

总之,对语文讲学稿模式的探究,使我们新教师成长很多,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汲取老教师的精华又注入自己的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

四、讲学稿教学模式教学的挑战与困惑

当然,就目前来看,讲学稿教学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许多急于解决的问题,如:我们的讲学稿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可是又不同于真正的教案,其中的活动环节还有待完善。于是,我们根据讲学稿又共同集备出每课的教学设计,其中补充说明了每课讲学稿的使用方法,更好地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我们对讲学稿的研究十分有信心,它依然是我们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近期我校又在大力推进微课教学,我相信微课的运用会更有效地推进讲学稿的使用,使讲学稿教学更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