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基于体育中考改革的背景,阐述了初中体育多样化发展方向及体育中考乒乓球专项测试的规则标准,为笔者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其次,本文深入剖析了发球机在初中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对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在已有的乒乓球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针对体育中考乒乓球专项测试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其他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乒乓球发球机;教学实验

作者简介:邱翔(1987—),男,上海市行知中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

一、研究背景

(一)初中体育多样化发展方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2019年4月印发了《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中,体育考试的总分为30分,考试分设四类项目,与之前的体育考试相比,新增了乒乓球等项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实现初中体育多样化发展,教师需要以体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着力解决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的运动体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实施方案》中乒乓球专项测试规则标准的解读

按照《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乒乓球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手与反手技术动作的运用,需要借助发球机进行定点供球。具体而言,发球机会向参加乒乓球测试的考生正手位供球30个,反手位也供球30个。在测试时,考生需要灵活运用正反手动作,以一正一反的方式连续击球。测试分数按照Y(击中次数)×4(单次击球得分)的公式进行计算。从上述测试规则中,我们可以发现,乒乓球专项测试采用的是发球机定点(供球落点固定)、定性(乒乓球旋转性质固定)、定速(回球速率固定)的“一球一击”考核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左推右攻的技术对发球机发出的球进行回击。

二、研究意义

现阶段,初中体育乒乓球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集中讲解示范,学生先练习徒手挥拍、再分组进行单球训练为主。这种模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在练习中,常常会出现回球质量较差、失误频率较高、捡球时间较长等情况,这使得学生的练习强度与密度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乒乓球发球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智能训练工具,具有自动供球、落点稳定、持续性强、无须捡球等特点。应用发球机进行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有利于开展多球训练,增加单位时间内学生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其二,能够提高球台的利用率,解决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其三,能够提升“喂球”的稳定性,节约捡球的时间。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借助发球机开展教学,以改变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发球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作用,助力体育课程改革。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笔者阅读了《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方略》《运动心理学》等书籍,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乒乓球训练、发球机等有关的论文;同时,详细了解了上海市初中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与体育中考的内容、规则标准。查阅上述文献资料,有利于开展教学实证研究。

(二)专家访谈法

笔者与体育教学、乒乓球训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最新要求与课程建设规划;探讨了本次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关于教学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实验结果验证的问题;此外,还向专家请教了“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问题。

(三)教学实验法

笔者拟对学校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将七(1)班视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班,将七(2)班视为实验班。在实验中,笔者对七(1)班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乒乓球教学,对七(2)班的教学则借助发球机进行。在完成乒乓球教学任务后,笔者将考查两个班级学生的乒乓球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并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合理评定。

四、教学实证研究

(一)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

笔者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对传统的乒乓球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发球机进行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发球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改善乒乓球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乒乓球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乒乓球技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各项指标检验

为了充分了解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球感、球性和乒乓球基本技术方面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笔者在实验前,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正手平击发球和反手推挡技术的考核。

笔者通过调查与考核发现,七(1)班和七(2)班的学生均未进行过乒乓球的系统训练,也没有参加比赛的经历;在考核的过程中,七(1)班、七(2)班学生整体的正手平击发球个数分别为2.7和2.4,运用反手推挡技术分别击中了4.1个和4.3个乒乓球。由此可以看出,七(1)班和七(2)班学生整体的乒乓球技术水平的差异并不大,能力比较有限,他们均对乒乓球认知不足。

3.实验方法

笔者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体育中考的有关要求,将教学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共34个课时。其中,第一个阶段为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安排12个课时;第二个阶段为分化阶段,安排12个课时;第三个阶段为巩固阶段,安排10个课时。

(1)泛化阶段的教学实验

在泛化阶段,笔者采用发球机间发式供球的方式(即乒乓球第一落点位于本方球台,然后落到对方球台。这有利于降低发球机发出的球的初速度,避免让初学者感觉来球冲击力较强)要求学生进行低速定点的单项技术练习,并让发球机的供球频率维持在每分钟20个;确保发球机实际供球的落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供球也有一定的连续性,进而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练习密度满足教学要求。另外,学生在发球机连续供球的情况下能够集中精力,有利于巩固正反手动作,实现体育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分化阶段的教学实验

到了分化阶段,学生基本的动作框架已经形成。这一阶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和连续性上。笔者引导学生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两点步法练习,在击球时配上相应的步伐。首先,笔者让发球机直接供球,供球频率提高至每分钟30个。在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减少还原的时间来提高动作的连续性。然后,笔者采用发球机的两点模式,以此让学生进行两点步法的实战模拟,学会在移动中击球,认识到乒乓球技术动作需要通过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高效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移动的距离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因步伐混乱而出现错误动作。最后,笔者充分发挥发球机不受回球质量影响的优势,适当增加了单次练习的时长,让学生逐渐学会对球进行主动控制,并且能够保持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

(3)巩固阶段的教学实验

在巩固阶段,教学重点应该主要放在技术组合练习上。笔者让发球机的供球频率维持在每分钟40个,并交替采用定点和不定点的模式。在定点模式下,笔者通过扩大移动的范围来增加练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而在不定点模式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还原意识和预判意识,让学生学会判断来球的落点,掌握步伐移动和重心交换的方法,以及正确的击球动作与姿势。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击球速度,而且对学生巩固动作、提升实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

实验结束后,笔者发现,七(2)班学生经过一学年的乒乓球学习,在发球机的帮助下,提升了反手推挡技术的整体水平,平均击球数从之前的4.3增加到了21.3,技能评价从D等提高到了A等;正手平击发球的平均个数也从2.4增加到了12.4,技能评价从D等提高到了B等。可见,在乒乓球教学中引入发球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

2.对照班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

七(1)班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反手推挡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之前平均击中4.1个球变为平均击中18.7个球,技能评价从D等提高至B等;正手平击发球的平均个数也从2.7增加至10.4,技能评价从D等提高至B等。可见,采用传统模式开展乒乓球教学,同样能帮助学生掌握乒乓球技术动作。

3.实验班、对照班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笔者通过对比七(1)班、七(2)班学生实验前后的考核成绩发现,两个班的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均有所提高,特别是七(2)班的学生,他们借助发球机进行学习,最终取得的考核成绩更高。这说明应用发球机开展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三)实验结论

笔者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是在乒乓球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发球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体育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并且,部分学校运动场地有限,如果应用发球机开展乒乓球教学,就有利于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乒乓球教学的质量。

二是将发球机应用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以发挥发球机落点稳定、供球连续等优势,确保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正确的动作与技巧,进而提高技术水平。另外,由于发球机不受回球质量的影响,因此教师借助发球机进行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提升学生的练习效果;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避免学生在实战中因过度紧张而遗忘重要动作。

三是在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发球机,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五、发球机在初中体育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泛化阶段的应用策略

一般来说,在泛化阶段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才更容易克服在练习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刚开始学习乒乓球时,学生的技术动作往往不够标准,对如何把动作做规范、什幺时候该做什幺动作认识不到位,使得学习的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相应地优化各阶段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技术动作的要点,并借助发球机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训练;也可以采用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击球动作和发力方向,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击球成功的喜悦。

(二)分化阶段的应用策略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对技术动作的认识和了解逐渐加深,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肌肉记忆,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此时,教师借助发球机,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动作的指导上。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预防和纠正,并分析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纠正和互相纠正错误动作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技术水平。

(三)巩固阶段的应用策略

到了运动技能的巩固阶段,学生大多已经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熟练掌握有关的技术动作。在应用发球机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变换练习法,如变换练习动作的组合、频率及数量等,提高训练难度,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负荷。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慢放、定格等功能,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在衔接技术动作时的重难点,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技术组合动作定型,进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李鹰.体育教学方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徐阳.普通高校乒乓球公选课引入发球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03):144-145.

[4]周鹏.发球机在高中乒乓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5]刘云.湖南省体育高考乒乓球专项教学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6]童雅蓉.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8.

[7]王搏.浅析发球机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利与弊[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139,147.

[8]王樱桃.“多球-发球机”组合练习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38-40.

[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0]王连辉.高中体育课堂如何实施结构化技能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