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利用心唱、轻唱和清唱进行适度教学,能够打造一堂有实效的音乐课。学生通过心唱能够感受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情感;通过轻唱能够逐步找到发声技巧,唱出更好的音色,为唱好歌奠定基础;通过清唱能够提高歌唱能力,体会不同演唱形式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心唱;轻唱;清唱

作者简介:陆琴(1974—),女,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每个人都拥有一样“乐器”,那就是声音。人们凭借美妙的歌声,可以感染并打动他人,彼此产生共鸣。歌声是受音色、音域等方面的影响的。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的音乐课很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歌唱教学,但如果教师整节音乐课只是带着学生学会唱一首歌,就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通过对日常音乐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发现一堂音乐课要想做到更有实效,必须把心唱、轻唱和清唱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适度教学。

一、心唱

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歌唱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反应稍微慢些;有的学生基础差些;有的学生对歌唱没兴趣;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唱得不好听就不敢唱;还有的学生只要一开口唱,就完全不管节拍、节奏、音准。笔者思考,既然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没有声音地默读,那幺在歌唱的时候应该也可以让学生没有声音地唱。在一遍遍尝试摸索中,笔者发现心唱很适合学生。笔者所说的心唱,是要求学生张嘴,却把声音“唱到肚子里”,让学生在边玩边唱中学习,这正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整个心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聚精会神,安静地、目的明确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做到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一)感受旋律

旋律是一首歌曲的重要部分,好听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提高学生学唱的积极性。

遇到比较简单的歌曲,笔者采用画旋律线的方法,让学生画出直观的线条,感受歌曲的起伏感。以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蒲公英》为例,这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歌曲,旋律简单,乐句的节奏型也相同。笔者利用歌曲的特点,让学生在心里默读“哒哒哒啊哒哒哒”的方式完成节奏型的教学。这首歌曲只用了s、l、d、r、m五个唱名,歌曲的曲调时高时低,旋律连贯优美,好像是蒲公英在风中轻轻飘动。于是,笔者说道:“蒲公英的种子是依靠风来传播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风的声音吧。”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曲调的高低画一画乐句的旋律线。此外,笔者引导学生画出模拟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飞舞的线条。如此,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歌曲的旋律,在此基础上,笔者耐心地指导学生心唱,学生学唱得更快了。

如果遇到复杂的歌曲,用心唱的方法就能有效地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问题。以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校园的早晨》为例,歌曲中既有“从头反复”记号,又有“省略跨越”记号。这样的演唱顺序不常见,学生一开始感觉一头雾水,于是笔者让学生跟着范唱心唱,帮助学生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了演唱的顺序。此外,《校园的早晨》是一首由拍和拍结合的变拍子歌曲,换拍子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麻烦。笔者和学生一起用心唱的方法数拍子,让学生了解二拍子与四拍子的区别,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型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比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如果学生在不熟悉旋律的情况下跟唱,就不利于掌握节奏,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此外,歌曲有些地方节奏密集,学生换气的时间比较紧张,而用心唱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出适当的地方进行换气,以保证唱准节奏和速度。教师引导学生不要着急,先用心唱的方法尝试练习,虽然一开始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歌唱能力会越来越强。

(二)感受歌词

对于学生来说,在心唱的过程中感受歌词,会大大提高歌唱的效率。以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下册《两只懒乌鸦》为例,这首歌共有三段歌词,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先让学生结合书上的四幅图,像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一样,说一说歌曲的基本内容。然后,笔者鼓励学生无声地对着歌词心唱,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听笔者范唱,跟着笔者一起对口型、练咬字,这样既可以解决歌词的学习问题,又可以增强学生学唱歌曲的趣味性。

中高年级学习的歌曲难度会越来越大,学生常常会遇到的一字多音的问题。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故乡》为例,这是一首俄罗斯民歌,曲调柔美,在唱到“一片美丽好风光”时,学生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发现这句歌词跟平时的一字多音演唱不一样,“一片”中的“片”和“好风光”中的“风”都是在弱拍上唱,大大增加了演唱的难度。于是,笔者让学生用心唱的方法模仿笔者的范唱,让学生了解“一”和“好”两个字分别要唱哪些音,再用心唱的方法把“一片”和“好风光”连起来唱一唱。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歌曲的难点的时候,会非常兴奋,从而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三)感受情感

心唱除了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与歌词,还能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在情感上的处理,从而能够唱好歌曲。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水乡外婆桥》为例,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歌曲。笔者让学生在心唱的过程中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情感。学生从歌词“青青杨柳梢”“红红夹竹桃”“青青丝竹风”“嘟嘟芦苇哨”中找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体会了江南水乡的情趣。歌曲的前半部分,因为有了“顿音”“重音”“附点音符”“休止符”等,很是灵动、活泼。笔者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边心唱边体会,找到这些符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歌曲的后半部分的“老桥洞”“青石桥”“石板街”“明月湾”,充满故事感。笔者加入了力度记号,用不同的强弱对比,让学生感受歌曲情感的加深。如此,虽然只是简单心唱,但是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

二、在轻唱中找到发声技巧

有了前面心唱的铺垫,学生学唱歌曲就没有那幺难了,但要想把歌曲唱得更好还需要进一步找到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轻声演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声理念,让学生逐步找到发声的技巧。

(一)避免大声喊唱

学生往往不知道什幺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声音,他们可能会觉得声音响亮就是好听的[1],由此,学生可能会喊唱,一到音高的时候就“挤嗓子”。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形象地跟他们说要“偷偷地唱”,让他们在自己唱的同时也听听同学和教师的声音,对比什幺样的声音好听。以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过新年》为例,这是一首充满年味、活泼欢快的歌曲,特别是歌曲中反复出现“咚咚锵”的锣鼓声,把节日热闹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学生才听了一遍,就非常感兴趣。学生通过变换各种演唱形式,唱得越来越带劲,但有的学生出现了大声喊唱的情况,导致嗓子都唱哑了。这时候,笔者及时引导道:“同学们在一起唱的时候,要轻轻地唱,同时记得互相听一听。”

轻唱是有意识的声音训练,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训练学生歌唱时的呼吸、口型等;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可能会慢慢进入变声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也可以帮助学生保护嗓子。

(二)正确演唱高音

有的学生一听到有高音心里就害怕、紧张,导致唱不准音调;有的学生索性用降低八度的方法来处理高音。这时候,教师需要耐心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先放松心情,然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轻唱的方法正确演唱高音。

以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森吉德玛》为例,这是一首蒙古族着名的短调民歌,曲调的线条起伏很大,其中最高音“金色”的“色”到了高音5,歌曲中还多处出现六度和八度的音程。因此,学生在演唱这首歌的过程中找到并掌握音准很有难度,甚至有的学生看到有高音就怕了,马上用降低八度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曲的音域很宽,学生降低八度后发现低音唱起来很困难,于是,学生陷入两难境地,失去了歌唱的兴趣,即使学生唱出来了,也无法表现出歌曲的特色。笔者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后,鼓励学生不用紧张害怕,接着笔者用轻唱的方法进行示范,还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听辨、模仿,从而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找准音高和唱准高音。学生在一遍遍的练习中,慢慢地放松下来,唱的音调越来越准,表现的情绪也越来越到位。

三、在清唱中提高能力

有了心唱的铺垫和轻唱的引导,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可以用悦耳的声音来唱好歌曲了。但是,有些学生因为伴奏的节奏感不强、速度过快或者是没有了伴奏,就不知道怎幺唱了。这时候,教师要想办法训练学生在无伴奏的情况下也能完整地唱好歌曲[2]。

(一)减少对伴奏的依赖

清唱比较考验学生对音准的把握,也比较考验学生的歌唱能力。以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小雪花》为例,这首歌曲调优美,描绘了小雪花洁白晶莹,在空中慢慢飘落的画面。歌曲中的“耀人眼”“光闪闪”的音高容易搞混,笔者在歌谱上画了旋律线,用来提示学生找到音准。歌曲的后半部分有一个长长的“啊”,用一字多音的唱法表达了“我”对小雪花的喜爱之情,但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这个“啊”难倒了很多学生。学生唱不出旋律的高低,于是笔者边画线条边无伴奏范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旋律的走向以及咬字、气息控制等技巧。

(二)尝试二声部的演唱

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音高之后,才能让学生去接触多声部演唱。其实不然,如果学生能够尽早感受二声部的美,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音高的概念。虽然低年级的歌曲大多是单声部的,但是教师可以帮学生加入简单的节奏或旋律,让学生慢慢学习二声部的演唱。

以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白鸽》为例,这是一首欢快的、充满童趣的捷克儿歌,歌曲短小活泼,全曲旋律为上、下行级进式。笔者利用歌曲的特点,指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上、下行的走向,帮助学生建立音高的概念。为了让学生体验最基本的二声部效果,笔者引导学生用“卡农”的形式来朗读歌词,理解并掌握“卡农”的特点。接着,笔者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合作练习,尝试小组间轮唱。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二声部的时候,生怕另一组同学会“带跑”自己,于是加大自己的音量;有的学生捂住自己的耳朵唱,导致根本听不到别的同学在唱什幺。笔者提醒学生道:“我们在‘轻唱的时候声音多美妙,所以同学们不要以比赛的心态歌唱,而要试着以合作的心态歌唱,自己唱的同时,还要听听别的同学唱到了哪里,分辨别的同学的声音是怎样的,再思考自己要用怎样的声音歌唱。”在一次次的练习与磨合中,学生慢慢找到了合唱的乐趣,认识了二声部演唱的美妙。

结语

学唱歌曲需要听唱结合,心唱、轻唱和清唱在音乐课堂上的适度配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听得更专注,唱得更动听。学生有了更敏锐的听觉,掌握了更科学的歌唱方法,久而久之,将不再只是“唱会歌”“会唱歌”,而是能够提升到“唱好歌”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徐考辉.实效歌唱教学探究:从“假唱”到“轻唱”“清唱”[J].中国音乐教育,2018(12):18-22.

[2]夏秋雁.小学低学段歌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云》一课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18(3):15-19.